第11版:怀川人物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守护在妇幼健康线上的生命卫士
网上昵称也不要“任性”
“私人订制”的奖状
腐败是国企发展的“头号敌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昵称也不要“任性”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对公众上网的账户名称(包括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进行规范,明确提出了网上昵称“九不准”。网上昵称有了底线和红线。

  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有真名。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公开顶着自己的真名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呢?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名声”,同时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后果。但在网络世界中,每个人可以有很多的网名或昵称,你有自由命名和换“马甲”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地为所欲为,“想用什么就用什么,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网上昵称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符号,是一个个可以随意更换的“马甲”,当真你就输了。于是,为了博取眼球,用违背社会公德的低俗昵称和头像者有之;为了图慕虚荣,用完全“拷贝”公众人物名字和头像当作自己者有之;更有甚者,为了谋取一些商业利益,或者出于某些政治目的,有人冒用党政机构和媒体名字,套用其口气,模仿其内容,散布谣言,混淆视听。如果听之任之,必然演变成社会公害。

  在现实中,法律对于公民使用和改变自己的姓名都有明确规定。网络有虚拟性,但绝不是法外之地。归根结底,网络也是人与人联系交流中形成的一个共同体。一个共同体的有序运行必须遵循相应的规矩,要有不可触碰的底线和不可逾越的红线。

  互联网治理是一个多元治理的过程,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网民也要加强自律。只有多方努力,才能真正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形成“政府依法管网,企业依法办网,公民依法上网”的良好局面。

  作家有笔名,艺人有艺名,上网也有网名。虽然这些名都不是我们的真名,但都是我们气质、兴趣、禀赋的象征和体现,也是别人认识、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因此,请不要把网上昵称当成虚拟空间里为所欲为的“马甲”,要通过每个人的文明上网行为,为其增光添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