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把公务员理解为一种职业的话,中国哪有这样的职业?济宁市有800多万人,GDP3800多亿元,但我所有工资收入加起来才7000元一个月,下面的县委书记、县长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还赶不上在工厂打工的。”
(据《华商报》)
公务员,可能是当今中国最纠结、最矛盾的职业之一。一面是每年数百万人争挤公务员考试“独木桥”,一面是公务员群体自爆清贫、吐槽彷徨。感觉自己收入低的公务员不在少数,在基层公务员和年轻公务员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
因此,在往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建议给公务员涨工资。却不料,何香久的建议竟招来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这让何委员不解,因为,据他了解,基层公务员“已连续几年没有调整提高,跟现在物价的涨幅,也是不匹配的。”而且,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几乎是“5+2”“白加黑”地工作着,“工作强度特别大”。
但是,在公众看来,每天加班加点、累死累活的一线劳动者,才真正是“工作强度特别大”,而他们的工资水平低到令人心酸。比如,曾有报道称,广州市环卫工人月薪普遍在1000元出头。因此,月薪3000元,确实有点寒酸,但无疑还有更让人寒酸的。而且,公务员与“打工的”也不能只比工资多少,还要看职业附加值的“含金量”。比如,许多人放弃高薪而考公务员,看中的就是“铁饭碗”。
也许有人认为公务员的工作有着更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是这样,那么,谁也没有硬把你绑在公务员的岗位上,尽可去另觅高枝。实际上,即使现在的农民工,找工作也是“待价而沽”,如果有一技之长,就看谁开的工资更高,就算进了一家企业,也“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果企业不适时地涨工资,就有可能留不住人。而只有适应这样的人才流动,企业才会有压力,才会去竞争,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
梅永红说,我有很多朋友离开了公务员岗位,他们中,有下海的,有回学校做研究的……因此,如果有公务员抱怨工资低,大可如人家那样离开公务员岗位。不容讳言,现在许多公务员抱怨工资低,不过是因为以往拿惯了隐性福利,甚至灰色收入,而现在这些收入大幅减少,心态上多少有些不适应。
有网友说,外面的人拼命往公务员队伍里挤,里面的人却一个劲儿抱怨公务员待遇低。到底是外面的人有问题,还是里面的人在撒谎?“嫌待遇低你出来别做呀!”确实如此。随着大家工资水平普遍提高,公务员当然要涨工资,但这和其他职业一样,是为了体现所得与付出的相匹配,如果以为职业本身有什么优越感,那么,对于梅市长“不如打工的”的“抱屈”,打工的完全可以这样“回应”:那你何不去打工?公务员,只是“三百六十行”之一,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生活的尊严要靠自己努力争取,既然选择了公务员,就要站好人民公仆这个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