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做斑马线上那只“羊”
世相漫画
反思“奇葩”客户
高龄农民工增多的背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高龄农民工增多的背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深圳承包建筑工程的李家海清楚记得,2000年以前,自己手下的农民工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渐渐地,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他的包工队有300人,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80%以上。多名包工头说:建筑活苦,年轻人不愿意干;高龄农民工能吃苦,但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芳心云天:建筑用工老龄化,社会现实问题大,用工制度要改革,人文关怀人人夸。

  @安徽无为人赢博:年轻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不愿意通过出卖体力挣钱,更希望从事技术工作,而50岁以上的农民工多半是没有文化和学历的人。我担心,十年以后,还有多少农民工愿意当建筑工人。

  @悠然阿朵:年轻人很现实,建筑工作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差,还有被老板欠薪的风险,且没有职业发展前途。只要有别的选择,谁也不愿意到建筑工地“吃土吸灰”。不仅是建筑行业,其他一些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的工作同样很难吸到引年轻人。

  @胜平王大头:看了这则报道让人心酸,如果生活能够过得下去,谁会愿意这么艰辛地在建筑工地工作?政府应该直面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也希望全社会都来想想办法,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吧。

  @椒陵邑:农民工高龄化趋势是我国劳动力构成要素中不可忽视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年轻劳动力基本能够摆脱老一辈人拼命干活、死命干活的思想窠臼,体现现代社会年轻人就业观念的改变;另一方面,劳动力高龄化也在无形中加重高龄劳动力人口的工作压力和辛苦程度,这与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是相悖的。

  @笑里永远不藏刀:出现这种状况是我们的教育出了毛病!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从小就瞧不起体力劳动者,“劳动光荣”这句话,在他们眼里早已成了笑话!

  @小人物的大传奇:在农村,年龄偏大的人基本都干建筑方面的活,年轻人则更愿意到工厂打工,或学习手艺后自己开店当老板。我认为,这其中有面子的问题。

  @绿凤孤鸣: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各行各业都将迎来用工荒,这是一个令全社会都很头痛的问题和必须面对的考题!

  @秋泉12:如果老板们都能遵守《劳动法》,提高建筑工的待遇,完善他们的福利,让新生代农民工能享受到较好的工作环境,又何愁招不到工人呢!

  @文静1078:年轻一代农民工思想开放,已经不同于老一辈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出卖体力养家糊口。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年轻一代农民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是对的。如果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得提高他们的薪金水平和福利待遇,且系统地管理农民工群体,让他们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才行。

  【下期话题】

  被前移的人生起跑线

  林女士表示,她的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每天都有早读,老师会在早读上查拼音和珠算,答不出来或答错会被批评;郭女士说,孩子上大班后学的知识太多,甚至半夜被吓醒还问我加法呢!日前,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将成立巡回检查组,采取随机推门的形式,检查日常保教管理工作,一旦发现存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将严肃问责幼儿园主要负责人。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