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孝子寻母
背贴寻人启事骑自行车寻遍全城
原标题:福州孝子寻母 背贴寻人启事骑着自行车寻遍全城(图)

卢晓清背上贴着寻人启事,在白马路上寻找母亲
“你有见到我妈妈吗?”在母亲走失的6天6夜里,这是卢晓清说得最多的话。福州人卢晓清的母亲王桂花上月在金山走失,为了找回妈妈,他背贴寻人启事,骑着自行车,寻遍榕城。
母亲走失,他自责万分
卢晓清的母亲今年61岁,早年脑部受伤导致精神不太正常。卢晓清为了照顾母亲,就在所住的金闽小区外,摆摊卖报纸,每日都将母亲带在身边。3月25日下午6点多,卢晓清带母亲去金榕北路退还没卖完的报纸,清算时没顾上一旁的母亲,等他回头找人时,老人已不见踪影。
心急如焚的卢晓清向四周路人打听,有人告诉他曾看到老人往金山派出所方向走,一边走还一边捡废纸。可等他到了派出所,母亲仍不见踪影。
第二天一早,他交代邻居阿姨帮助照顾家里同样需要人看护的大哥,自己找人做了一张寻人启事,用胶带贴在背后,骑上自行车,往大街小巷去寻找母亲。
“想到她没吃没睡,我饭都咽不下”
“我一边找一边想,她没东西吃,没地方睡觉,想到这些,我一口饭都咽不下。”接下来的几天,卢晓清从仓山金山大道到台江的白马路,还有鼓楼的五四路,都有卢晓清不知疲倦的寻母身影,但仍旧毫无线索。
就在母亲走失的第6天夜里8点,一个电话让卢晓清重燃希望。电话那头是他相识的杂货铺老板。“我两天前刚好碰到那位大姐,告诉她这个事情,没想到她真的帮我找到了。”
大姐说,她到鼓楼区办事情时看到卢晓清的妈妈蹲在路边哭,“老人说不出家在哪里,只说找不到儿子了”。随后,好心大姐开车把老人送回卢晓清家里。
找回母亲的卢晓清激动万分,连话都说不出来,还是在邻居的提醒下,才赶忙买了水果感谢大姐。
每次等妈妈骂完他,还是牵着她回家
卢晓清寻母的故事在金闽小区无人不知。住在11号楼的卢济琛依伯昨日说,他从卢晓清的母亲结婚那时开始就认识他们一家,“他父亲去世早,母亲和哥哥跟他住在一起,两个人都是精神不太好,需要照顾,妹妹又嫁到外地去了”。每天凌晨3点多,卢晓清就起床去拿报纸,5点多就开始在小区外摆摊卖报纸。
“他妈妈的脾气不好,经常在小区里骂人,骂得最多的就是她儿子。”卢依伯说,每次看到卢晓清挨骂,他们都觉得这孩子很可怜,“但他从来不顶嘴,等他妈妈骂完他还是牵着她回家。” (海峡都市报见习记者 张颖珍)
河北好人51岁捐髓救人
继5月份我省首次出现两位好心人同天“捐髓救人”后,这感人的一幕昨天再次在省会上演。来自邢台的田刚和来自省会的鲍利建,为挽救两位同在广州的白血病患者,他们勇敢地伸出胳膊“捐髓救人”。
记者从河北省红十字会获悉,田刚和鲍利建分别成为我省第119例和120例“捐髓英雄”。今天,他们捐献的救命骨髓将植入广东的患者体内。
36岁的田刚是邢台钢厂一名普通职工,43岁的鲍利建则是省会胜利北街警务站一名普通的巡防队员。
昨天(18日)上午,记者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见到了田刚。此时的他,正在爱人的陪同下躺在采集床上捐献造血干细胞。“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给你捏捏吧!”爱人温柔地说。躺在采集床上的田刚一个劲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
“救人是好事。”曾为军人的田刚,2010年第五次献血时,采了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3月份得知与一位18岁的白血病小伙配型成功,几天前确定捐献时间后,他下了夜班直接赶到石家庄。妻子胡晓霞也一直默默支持着他。
同时,在河北医大二院血液科采集室,十年无偿献血近万毫升的鲍利建也静静地躺在采集床上,亲眼看着鲜红的血液在体外循环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分离机的转动将黄色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出来。“采集这些够不够?多采点吧!不行明天再采一次!”不善言谈的鲍利建不时对医生如是说。
田刚和鲍利建将要挽救的是两名白血病患者,一个是18岁的学生,一个是23岁的军人。更巧的是,他们在广东的同一家医院治疗,又同时配型成功。
“那名18岁的患者三个月前发现患病,之前跟父亲进行了配型,但只有一半相合。那名23岁的军人已经患病两年多。幸运地是,他们同时与河北的好人配型成功。”专程来省会取“生命种子”的广东医生激动地说。
根据安排,今天田刚和鲍利建捐献的救命骨髓将植入广东的患者体内,两名患者也将由此重获新生。记者王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