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四川成都娇子立交桥附近发生一起打人事件,女司机卢某惹怒张某并导致后者下车对其殴打。事件曝光后,网友对打人者一片谴责之声。5月4日下午,张某的行车记录视频被传到网上,从视频可以看见,卢某两次故意别张某的车才招致后来的暴力。剧情就此反转,人们纷纷谴责女司机。此事件由此持续发酵。女司机违规变道当然有害,但打人就能“打出”文明来吗?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定要平安归来:如果当事双方都能多一些冷静和宽容,或许事件就是另一种结果!用一种不文明行为对抗另一种不文明行为,让心中的怨气、怒气、不服气、戾气不停发酵,最终会两败俱伤,双方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没有最后的赢家!
@柳竣:战争让人们珍惜和平,暴力让人们渴望文明。文明就是通过一次次触动心灵的不文明事件,才使整个社会达成道德共识。笔者希望这次事件能提醒每一个人要文明出行,也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制。毕竟,文明是需要法律捍卫的。
@吝时工:用暴力绑架文明,显然是不现实的。法治应该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只有依法办事,才有公平和正义。
@苏懿谅谅谅:车堵心更堵,“路怒族”就是这样产生的。文明行为是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体现,只有在行车过程中自觉遵守交规、彼此礼让,心才不会堵,路才更宽阔。
@宿松何晓:违规变道者的“任性”行为确实可恨,这类人是潜在的“马路杀手”。但我们不能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打人了,还是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暴力不仅“打不出”文明,还可能导致事件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有时候,文明之举就在你我的一念之间,礼让、克制、依法解决问题,才能衍生出文明。
@秋泉12:法治社会,一切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上演全武行,有违建设法治社会的初衷。无论女司机是否有错,男司机都不能对其施加暴力,因为暴力是对现代文明的亵渎。由此可见,我国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宣传的过程中,仍然任重道远!
@暖暖小月儿:生活中,人们常会为一时之快而承担沉重的代价。“路怒族”会因情绪问题而突然爆发,其后果不堪设想。文明就是礼让三分,宽容待人,让自己舒心,给别人温暖。
@小煜2009:相比“路怒族”,“讨打”声援背后的暴力倾向更令人担忧。在我们提倡法治社会的今天,如果“以暴制暴”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的首选手段,伤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制度根基。
【下期话题】
揭掉“城市牛皮癣”
日前,本报《卖商铺的小广告满城贴疯了》《整治“城市牛皮癣”不能再手软了》两篇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市民对这种漠视城市环境、抹黑城市形象、有损焦作人脸面的不文明行为表示极大愤慨。大家热切期盼,多部门联手行动,重拳整治这一城市顽疾。美丽城市大家建。揭掉“城市牛皮癣”,广大市民该有何作为?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