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对于修武县西村乡的100名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市妇联主席廉常萍来到了西村乡,为他们送去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以及社会各界的问候。
其实,不止西村小学的留守儿童,这些年来,我市各级妇联通过各种方式,关心资助的贫困留守儿童达2400人次。而且,还在全市建立了25所留守儿童爱心学校、49个留守儿童之家、66个爱心书屋。我市各级妇联正在积极履行职责,大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开展救助公益行动,构筑社会关爱平台,用自己的爱心为全市广大贫困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关爱,让留守儿童成为全社会关注对象
早在2007年,市妇联根据我市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的现状,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全市启动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并把它作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大局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目前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建立了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健全了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
据统计,2014年,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总计3.7万多人,其中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1万多人。市妇联发动社会力量,定期举行大型公益救助行动,并在节假日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2008年至今,已先后在全市启动3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大行动。同时,我市各级妇联积极扩大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去年,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学习用品2100余件,善款19.1万元,建立留守儿童爱心书屋15个。
维权,让留守儿童拥有自己的保护伞
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是这些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市妇联将每年的4月定为留守儿童情况专题调研月,市、县、乡、村四级妇联深入基层,认真全面摸清留守儿童的人数、成长需求、主要监护人等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逐个登记,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并定期汇总报县市妇联存档,全程记录其学习、成长过程,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进行动态管理。
为了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市妇联在全市各县区开展了“呵护心灵,关注成长”家庭教育巡讲活动,并通过市妇联“12338”维权热线的优势和功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成长咨询服务。同时,市妇联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妇女儿童维权站,并与法律系统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发挥爱心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处理信访接待中遇到的儿童拐卖、家暴、性侵等案件。对于特别疑难的案例上报市级维权站,由妇联维权部专职人员和法律专家协同处理。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建立有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的村717个,建立有留守儿童关爱阵地的村669个,其中留守儿童在50人以上的村487个,全部建立了严格规范的帮扶机制。
机制,让关爱留守儿童成为常态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市妇联积极推行代管制,并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学校开展了“代管家长”活动,由班主任担任代管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义务代管。同时,在各乡镇和村的妇女组织、妇女干部中,选择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并在全社会招募农村留守儿童亲情代理家长。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募代理家长516人,组建“妈妈帮扶队”“巾帼教师志愿者帮扶队”“医疗志愿者帮扶队”55支。
志愿者深入留守儿童家庭活动,市妇联已经开展了4年,市妇联联合团市委,每个月组织40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贫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帮扶,并遴选出50名最具亲和力的焦作师专大学志愿者,以学业辅导、爱心资助、专题交流、心理辅导、趣味游戏等多种方式,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同时,市妇联利用组织部门远程教育网络,开办“春暖行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讲座专栏,定期播放教育、卫生、心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政策法规,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家庭教育知识等内容的课件,努力营造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到来了,市妇联的“我们在一起”六一观影、关爱小候鸟等活动,也再一次拉开了序幕。(本报记者 孙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