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盼望着,盼望着,高铁来了!随着一列又一列“大白”从省会郑州呼啸而来,又奔驰而去,人们明显感觉到,郑焦铁路正式通车的时间越发临近了!
此时此刻,我们浮想联翩。自道清填补焦作铁路空白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焦作铁路大发展,再到今天高铁时代的到来,咱们焦作的现代化交通,历经了怎样的沧桑巨变?
此时此刻,我们充满骄傲。高铁时代,竞争激烈,一个地处豫西北的偏远内陆资源型城市,竟然能够出奇制胜,在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框架中觅得一席之地。我市推出的十大建设,在如此重要的领域,取得了如此重大的突破。人们想知道,有多少人为此付出多少努力?
此时此刻,我们无限神往。一列“大白”从省会郑州来焦作,对焦作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意味着什么?将来再跑到山西省会太原,从而在“米”字形高铁框架中自由穿梭,对焦作融入国内乃至国际大循环又意味着什么?
在郑焦铁路即将开通之际,本报从今日起,连续推出纪念特刊《梦圆高铁》,目的就是要和焦作人民一道,回顾焦作铁路的历史,关注焦作铁路的现在,展望焦作铁路的未来。其着重点,放在郑焦铁路的谋划、运作、推进、收官上,留存一段历史,让人们永远记住围绕郑焦铁路展开的那些人和事;提供贴心服务,为焦作人民筹划一本有关高铁的服务全手册;激发资源活力,用权威解读为经济界人士揭示高铁对焦作的深远巨大影响力。
我们会持续努力,把高铁开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渴望得到大家的品味点评,渴望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