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有人送上门、看病买药有人陪、买东西打个电话就行……6月14日,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获悉,南京正在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通过建设养老服务网,整合家政、物业、餐饮、物流等行业资源,为全市120多万老人打造一个养老服务平台。老人只要拨打12349服务热线,或网上下单,就能享受预约挂号、家政服务、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针对性服务项目。
(据《现代快报》)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那么很多人可能会想,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密切结合起来,推出一种全新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开拓这块庞大的市场呢?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可以称得上是在这方面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建设养老服务网络,搭建养老服务平台,把诸如家政、物业、餐饮、物流等行业资源整合到一起,有需要的老人只需要拨打一个服务热线电话,或者通过网上下单,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所最为期待的。对于过于烦琐麻烦的新东西,老年人往往有一种抗拒心理,觉得难以掌握和应用,但是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都整合到一起,而老人身边只有要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也是这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发放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最后需要强调的,就是老人的子女们应该尽到责任。凡是需要这种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以“空巢老人”居多,既然子女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而无暇陪伴在老人身边照顾他们,那么就理应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物质赡养的责任,说得直白点,就是多给老人一些经济资助,让他们有能力和条件享受更好的社会化养老,这既是体现传统孝德理念的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之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