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日前,一个专门针对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装备制造业创新服务平台正式进入运作程序。这是我市两化融合再次取得的一项新突破。
其实,早在这之前,河南九力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焦作装备制造业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就被确定为河南省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这体现着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焦作装备制造业,正加速转型升级,努力推进从“焦作制造”向“焦作智造”提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日益紧密,为此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打造现代工业强国的发展思路。
那么,新一代技术又将引发我市装备制造业怎样进行产业变革?在近日由风神股份、中轴集团等19家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全市装备制造业工作推进会议上,我市提出加快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围绕三个方向努力实现突破——
其一,智能制造,要把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数字化工厂”作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加快推广智能制造技术,打造智能装备;
其二,创新驱动,要通过战略合作和招商引资的途径,加快开发生产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装备,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
其三,加强服务,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扩大服务业规模和服务内容,推动装备工业由加工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政策既是企业现实发展的所需所呼,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所应所指。
众所周知,被誉为“工业之母”的装备制造业,本身就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优势,并曾在我市从煤城转向制造强市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焦作作为全省规划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及机械制造业生产基地,一个个星光璀璨的巨舰组成了一个产业集群:风神股份工程机械轮胎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每年为厦工配套近4亿元的工程机械轮胎;中轴集团凸轮轴、汽车精密锻件,中原内配汽缸套等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焦矿机器、群英机械等老字号机械加工企业具有强大的配套能力等。
“由‘焦作制造’迈向‘焦作智造’,科技创新是关键。”焦作威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大军告诉记者,必须重新审视焦作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辩证关系,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服务内容,切实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基于云计算的两化深度融合,无疑也正为我市装备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据悉,我市制订出台了《焦作市贯彻落实〈河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8年)〉工作方案》,以构建完善的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并在实施十大建设信息化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时,重点在企业研发设计、装备智能化、集成制造、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安排推进了30个项目。按照计划,到2018年,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90以上,两化深度融合将成为新型工业化重要特征和创新驱动主要动力。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7家。其中,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中铝中州分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为2014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要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业从“焦作制造”向“焦作智造”转变,必须在全球视野和历史维度中审视我市装备制造业,并在现实情况的衡量中加快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正如全市装备制造业工作推进会议中所言,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上,还要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要在资金保障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强化资本运作,促进企业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要着力在增强创新能力上求突破,完善创新载体,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要在规模效益上求突破,加快推进一批项目,积极引进一批项目,重点培育一批企业;要在优化服务上求突破,在企业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搞好服务,以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加快谋划上求突破,在经济新常态下,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和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业态,结合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认真谋划好我市装备制造业“十三五”规划,确保扎实推进。
诚哉斯言,我市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一定能够抓住这场变革的难得机遇,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实现整个产业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