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郜林“打脸”庆祝进球、扔鞋回应球迷辱骂,后是中甲华夏幸福队赛前踩场被哈尔滨球迷谩骂。经过舆论发酵,最近中国球场看台上的种种乱象引发了俱乐部、球员、媒体和球迷的重新思考和讨论。
我认为,只有像惩治球场暴力一样惩治看台上的流氓行为,才能营造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与这个舆论焦点对应的是,中超、中甲各级联赛的重金投入。对比之下,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足球改革的黄金期,除了硬件设施以外,包括球迷文化等软件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中国足球联赛看台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绝对不是短期内的现象。从“洋溢”在各大球场上的骂声,到指名道姓辱骂球员甚至其家人,再到平白无故对客队进行攻击……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的看台乱象已到了非严惩不可的时候了。
从欧洲足球联赛到美国的NBA,被球迷谩骂、扔瓶子、挑衅等影响比赛的例子不胜枚举:英国足球流氓臭名昭著,导致39人死亡的“海瑟尔惨案”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这些不文明行为堪称职业体育比赛的一大“毒瘤”,是体育精神的可怕敌人。
中国足球联赛自诞生以来,看台上骂声、抗议就一直如影随形。当然,这与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足球流氓相比,在法律意义上、严重程度上有很大区别。各种充满地方语言特色的“京骂”“沪骂”“川骂”等不时回荡在各地球场,而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或是法不责众的思维定式,这些行为竟然成了很自然的现象,实在可怕!
但和球场内外的暴力一样,这些不堪入耳的词汇何尝不是一种“暴力”!球迷到现场看球,无非支持主队、想看一场精彩的比赛,进而宣泄自己的情绪。在一个充斥着敌意、随时有可能被骂的球场里,球员们也会充斥着戾气进而影响水平发挥,甚至可能引发冲突。最终,主队、客队和球迷都是受害者。
在各种看似有理实则偏袒的辩护声里,我们能否扪心自问,当你的孩子在家里也开口大骂之时,你会继续带他去球场吗?中国足球还会有未来吗?
目前来看,管理部门对球迷行为的约束尚处空白,没有处罚依据。杜绝看台流氓行为还是要从制度管理入手,出台明确规定,对个别挑衅者,现场保安可对其警告、驱离出场;包括俱乐部、球迷组织、媒体等都应积极应对,各尽其能。
惩治之后,我们更需要培养成熟的球迷文化。参与足球运动,本该是美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