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本报通讯员 王广宇 韩 丽
9月28日上午,市群艺馆馆长王波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这是一封感谢信,是西藏自治区群艺馆寄来的。该馆馆长米玛在信中写道:“河南省焦作市积极响应文化部号召,组织了独具特色的焦作市太极拳文化西藏行活动,将太极拳及其文化的渊源发展展示,太极拳大师亲临授课,使西藏各族人民感受到了太极拳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焦作的窗口和学习焦作经验的良好契机。感谢焦作市文化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时光回溯到7月1日上午,焦作市太极拳文化西藏行志愿团一行9人奔赴西藏拉萨,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河南省焦作市太极拳文化西藏行活动。
为响应文化部“春雨工程”的号召,今年年初以来,市文广新局、市群艺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2015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着手筹备焦作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经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群艺馆多次沟通联系,最终确定以“太极拳及其文化普及”为主题,活动将安排“太极拳文化图片展”和“太极拳大师亲临授拳”两大内容。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7月4日上午,“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河南省焦作市太极拳文化西藏行活动启动仪式在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举行。我市志愿者向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武术协会赠送了太极拳书籍与光盘,我市群艺馆精心制作的关于太极拳文化的60块展版也在活动中展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福旺、陈二虎与和式太极拳嫡宗传人和有禄分别进行了陈式、和式太极拳展示,西藏自治区武术协会的学员和太极拳爱好者也进行了太极拳表演。
“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是近年来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文化部牵头搭建内地与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横向交流的平台,以“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为载体组织实施一批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丰富边疆地区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为期3天的太极拳培训中,100余名接受培训的太极拳爱好者和习练者在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分别在3位大师带领下分为3组进行练习。在热情的学员面前,大师们精神抖擞,一招一式尽显真功夫,专业的太极拳理论及精湛的套路教学如指路明灯使广大学员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教的尽心,学的认真,一丝不苟,没有半点懈怠。大师们完全忘记了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痛苦,与学员们一起,沉浸在博大精深的太极拳中。
在参与培训的学员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四川、西藏山南和林芝等边远地区坐长途客车赶来学拳的,他们中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培训间隙,学员们争抢着和大师们合影留念,并自发以各种形式表达对大师们的尊敬和仰慕,许多人专门带来了哈达,敬献给大师们;几位习拳的藏族大妈拿出亲手制作的糕点,非要让大师们尝一尝;一位藏族老大爷握着和有禄的手,激动地流下泪来,连声说:“我很喜欢太极拳,练了很多年,今天才知道我练的拳有很多不对的地方!”藏族同胞的质朴情感深深地感染了太极拳大师和焦作来的志愿者,大家以百倍的热情忘我工作、倾囊相授,圆满完成了交流任务。
7月7日,教学培训工作结束,学员们排成方队,在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一楼大厅举行了太极拳教学成果展示。看着学员们有板有眼地演练,市文化志愿团全体成员感到万分欣慰,“几日的长途跋涉、舟车劳顿、高原反应早已忘到九霄云外,留下的只有传承、弘扬太极拳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和有禄高兴地说。
7月8日,焦作市太极拳文化西藏行活动圆满结束。然而,友谊的桥梁已经搭建,文化的种子已经播下,相信中原文化和西藏文化能够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双方共同浇筑的太极之花将在雪域高原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