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在中原厚重历史文化浸染下,历经沧桑的圣佛寺流传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为其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也博得了广大游客和善男信女的青睐。
本期,记者再次走进这座在焦作久负盛名的寺院,将寺中流传的故事向读者一一讲述,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圣佛寺散发出的独特文化艺术气息。
传说一:李世民感恩敕建圣佛寺
隋朝末年,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到处都是盗匪,他们据地称雄,各霸一方。相传大唐初年的一个隆冬季节,李世民率兵征战怀川(今焦作)一带。
两军对峙,你征我夺,难分胜负。一天夜里,李世民夜观天象,见天色阴沉,浓云密布,担心夜里会下大雪,不利于唐军在异地作战,便趁夜色到附近寺庙进香,面对殿内佛祖的神像,许下宏愿:“如若佛祖能够驱散今夜浓云,待明天一举拿下修武城,日后一旦登上帝位,定拨巨银敕建寺院。”
说来也怪,当夜果然云散,片雪没下。翌日,李世民认为系佛祖显灵保佑,攻防可胜,于是便披挂上阵,率军杀向敌阵,势如破竹,一举攻下修武城。
大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想起当年在寺庙中许下的宏愿,从国库划拨出银两,用于扩建圣佛寺。一时间,寺内殿堂林立,配房座座,规模大增,僧侣也由原来的数人增加到了百余人。
传说二:圣佛寺与少林寺历史渊源深厚
相传,圣佛寺在明清时期香火旺盛,曾与少林寺齐名,两座寺庙在地理分布上一北一南,形成遥遥对峙之式,在规模上不相上下,所以圣佛寺当年还有对寺的说法。
说起圣佛寺与少林寺的渊源,还有一段佳话。相传元末明初,战争连年不断。有一年,当时驻守在怀川一带的元军,经过激烈的交战后,抵挡不住明军凌厉的攻势,一路败逃至北方。在战争中受伤的个别残兵败将因伤势无法随大军北逃,流落至圣佛寺一带。待慢慢养好伤势之后,他们为了生存勾结当地无赖,合伙围攻了圣佛寺。那时,因寺内僧侣甚少寡不敌众只能四散逃走,于是他们便光明正大地在凤凰山上做起了土匪。
被赶走的僧侣南逃到了少林寺,讲述了他们的遭遇,希望少林寺住持能派出武僧前去驱赶这些兵匪,还圣佛寺一方净土,恢复以往佛事,继续普度芸芸众生。少林寺住持听了之后十分同情,派出十几位武僧和圣佛寺僧侣一起北上来到了圣佛寺,善意劝说兵匪退出寺院。
这些兵匪在山上为非作歹惯了,根本没把来的这些少林武僧放在眼里,非但不听劝说,反而一拥而上,以多欺少,将诸位武僧团团围住,动起拳脚来。武僧们忍无可忍,双方一阵拳脚,近百名兵匪被打得鬼哭狼嚎,拔腿四散,再也不敢来圣佛寺寻衅滋事。这段以少胜多的故事,在偌大的凤凰山上被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再来的兵匪也都望而却步,有贼心没贼胆。因此,僧侣们回到圣佛寺,又恢复了往日佛事。
在这些传说中,圣佛寺不仅是助唐太宗李世民攻占修武城的佛地,也是与少林寺颇具渊源的圣地。
传说三:玄奘西天取经途中结缘圣佛寺
圣佛寺始建于唐,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是玄奘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时路过圣佛寺,并在寺内歇息传授经文,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至今在圣佛寺内仍保留着三幅玄奘西天取经的碑刻图。
当时东土佛教文化并不是特别昌盛,为使佛教在中原传播,法师玄奘请求唐太宗李世民开恩答应让其去西天取经,唐太宗不但答应了玄奘的请求,还派了十几人与其一同前往。记者在圣佛寺看到,一个供桌桌裙的石刻浮雕上,不仅刻有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还刻有数十位身穿盔甲、手持兵器、权杖的卫兵形象。
根据寺中僧人讲述,当年玄奘一行路过焦作时,闻听附近的老君庄、碾盘沟、老丁沟、流沙坡等地的佛教信徒悟道极高,甚是欢喜。于是,玄奘一行人慕名而来,寻至小寺,与该寺方丈谈经论道、研修佛法,同时在此歇脚。尽管逗留时间短暂,但玄奘所见庙中诵经者个个饱读经书、满腹经纶,这使他大为感动,盛赞佛法无边。几日后,玄奘动身西天取经……
玄奘取经历时14年,据记载,玄奘一行至灵山时(阿克苏境内乌什城西部的天山别迭里山口,海拔4284米),出山口即出今中国境,经七昼夜翻越险峻的冰山,随行兵卒大量冻毙,历经种种磨难才取回真经。
回国后,玄奘仍不忘当年圣佛寺内僧侣们的朗朗诵经声,恳求唐太宗恩准拨巨资扩建圣佛寺,并随后到圣佛寺讲经说法。一时间,圣佛寺名声大震,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