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传统企业来说,我市本土化工企业多氟多转型进军新能源的成功实践,都具有样本意义。
说起多氟多的转型经验,必言及技术创新,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诸多有着同样强烈创新意愿或创新能力的传统企业,缘何并未像多氟多一样实现转型升级?在笔者看来,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多氟多的创新已然脱离了单纯的技术层面,升华为一种企业创新文化,进而形成了一种创新势能,势不可挡。
那么,多氟多的这种创新势能究竟从何而来?这要从多氟多的创新之路中来探寻。
创新基因,与生俱来。人人都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是在当今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住市场主动权,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多氟多来说,仿佛其骨子里就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这一点可从多氟多初创之时的创新意识管窥一斑。其时,多氟多围绕磷肥副产氟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联合,成功开发出了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并迅速产业化。这一国内首创技术,不仅开辟了新的氟资源,而且解决了长期困扰并制约我国磷肥发展的“三废”污染问题,同时又节约了国家战略资源——萤石,被原国家计委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更为重要的是,多氟多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方向,一脉相承。创新,是全国媒体对多氟多报道最多的角度,皆言其实现了从传统化工产业到新能源的华丽转身。但假如我们梳理一下多氟多技术创新的脉络,不难发现其创新绝非是漫无目的地搞多元化战略,而是循着自身的创新积累,在一脉相承的创新之路上收获了累累硕果。在十多年间,多氟多基于独特的创新优势,重点研究了氟、锂、硅3个元素,实际上是研究了3个电池,即铝电解槽电池、锂电池、光伏电池,实现了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创新:第一个层次是消耗能源,任务是帮助电解铝行业节约能源;第二个层次是通过能源转换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我们的生活质量,任务是提高转换效率并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第三个层次是使用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太阳光,通过能量转换生产出清洁的能源,这是新能源的革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可以说,多氟多把对氟、锂、硅的研究结合起来,在边缘交叉学科上前进一步,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创新系统,完成由传统行业向新能源行业的华丽转身,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召唤。
创新成果,即时转化。技术创新只有源于市场需求,及时转换为市场产品,并经由市场检验而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并能够成为创新的主体。究其缘由,皆因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而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市场重新洗牌。由此,创新不仅可以引领企业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能够给创新主体带来超额利润,更是企业获得长期领先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多氟多的成功,正在于其市场创新主体的自我定位,并利用创新之刃,把技术成果权利化、经济化和标准化,迅速在市场上树立优势,进而把握未来。在涉足新能源行业之初,多氟多新能源就意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制订了以六氟磷酸锂为切入点、发展锂电池材料为基础、全面进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在短短几年之中,多氟多新能源正是沿着这一方向,从六氟磷酸锂起步,到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电瓶、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再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整车生产。其中,六氟磷酸锂的两大原料氟化锂和无水氢氟酸,国家标准都由多氟多主持制定和修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在管理界有句行话,叫着系统力决定竞争力。多氟多的竞争力,正在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生长为一种企业创新系统,而在这一系统惯性的创新势能下,技术创新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