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以电动车为出行工具的市民,经常把电动车停放在自己家门前的楼道里,意在防盗的同时还方便充电。可是很少有市民知道,电动车起火90%都是因为充电造成。这种做法不仅埋下了隐患,发生火灾后,也给居民逃生带来了障碍。10月12日,郑州市就发生一起因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的事故,该事故造成1死5伤。
为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近日,我市印发了《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各地要组织全面开展居民住宅区电动自行车库(棚)和智能充电装置建设工程。对已建成居民小区,有物业服务或者主管单位的,11月30日前全部建成电动自行车棚和智能充电装置;对城中村自建房和没有物业及主管单位的居民小区,11月30日前建成率达到60%,今年年底达到100%。
此外,方案还要求,电动自行车棚应采用不燃材料搭建,不得靠近楼梯口和门洞;充电设备应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并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应设置火灾报警、灭火设施和消防器材,安装可视监控探头,并明确专人负责巡查看护,实行物防、技防措施。
然而,记者在我市几个小区采访时发现,电动车随意充电的乱象严重。在锦祥花园这个有着3000多户的大型小区,几乎每个楼栋下面都堆放有电动车,本就不宽敞的楼栋显得更加狭窄。而且更为让人担心的是,不少居民为了充电方便,随意乱拉乱扯电线,裸露在外的插座没有任何防雨防水措施。
一位正在给电动车充电的居民不仅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而且还颇显委屈。“楼下没有车棚,电瓶这么沉又不能天天往楼上提,只能从家里扯根电线下来充电。”这位居民所说的情况,在其他几个小区随处可见,而且缘由几乎都一致。
随后,记者走访我市其他几个小区发现,有车棚且能充电的小区确实少之又少,居民迫于无奈,大都是从自家窗户或阳台扯根电线下来充电,有风吹过时电线便随风摇摆,充电的插座几乎全是裸露在外,没有防护罩和其他保险措施。
市公安消防支队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电动车违规充电是引发火灾的重大隐患,广大居民在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切忌不能私自乱扯电线,最好是将电瓶卸下充电。若只能在外充电的车主,一定将插座做好防护措施,以免遇水引发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