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 阳 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秋之祭语
母亲坐在阳台上
设 障
生命通道
“礼让行人”入法更要入心
追忆父亲
强制社会劳动彰显刑罚之本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礼让行人”入法更要入心

作者:□伊一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1月1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其中规定驾驶机动车时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经过人行横道时礼让行人;不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将受到处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将被记录个人信用信息。

  (11月2日《京华时报》)

  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都是人让车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通过地方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行为进行规范与处罚,以保障在道路交通中处于“弱势”的行人的权益,这在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这可谓是必要之举。

  其实,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对“礼让行人”早有规定。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也就是说,车辆不避让行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将负全责。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司机虽然认同不礼让行人就是违法,但是由于目前所缺少有效的执行措施,以至于“礼让行人”即便入法也难以入心。

  汽车文明的构建,既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与严格执行,也需要公民道德的自觉。在欧洲一些国家,马路上的文明无处无时不在,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还是在城市繁华狭窄的街道上,人们都能找到一种“放松感”和“信任感”: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机动车多会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安全通过,有的司机会用手势或眼神向行人示意,行人也会回报感谢的眼神或点头示意。同样,在国外很少会发生因为人为因素出现的交通拥堵,这是因为国外许多国家从小就注重培养国民的文明交通意识。

  说到底,“礼让行人”不仅是文明问题,更是事关安全的问题。“礼让行人”入法更要入心,就需要我们从小就培养国民的文明交通的意识,尤其在斑马线上,要做到车让人,这是交通规则所要求的,也是对社会、对他人的生命安全着想,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负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