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玄坛庙村:冬桃满枝富乡亲
中站区:织密矛盾调处网络
爱心善心诚心 铸就社区和谐
山阳区:项目建设加压加速
图片新闻
马村区:经济转型聚焦聚力
文明之花绽放怀川大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玄坛庙村:冬桃满枝富乡亲

作者:本报记者 原文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博爱县寨豁乡玄坛庙村是该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近年来,为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该村两委会积极引导群众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培养有见识、有技术的致富带头人,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贫开发项目,走出了一条致富能手带动、扶贫政策保障的致富之路。

  玄坛庙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有150余户630多口人,有耕地1000余亩,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以前,该村村民大多以开山炸石和传统农耕为生,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村内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无钱整修。

  2011年以来,该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贫项目资金30万元,并自筹资金近2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4000余米,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向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1万元,对村内两个容量分别为1800立方米和2400立方米的蓄水池进行了修缮。

  “国家出钱修好了俺村的道路和蓄水池,还为俺村的贫困户申请到了冬桃种植项目,俺决不能辜负国家惠民、富民的好政策!”该村党支部书记葛维富说。为此,该村积极鼓励致富能手到外地学习冬桃种植技术,在村里尝试性地发展林果业种植。

  2013年,该村村民王建增在外地学习冬桃种植技术后,回村发动3户村民共同投资15万元,建起了占地20亩的冬桃种植园。2014年秋天,刚刚种下一年的冬桃树就产生了一点经济效益,发挥了示范作用。“刚种下一年的果树枝干较细,一般都要遏制果实的生长。但是,为了向乡亲们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致富门路,俺在对果树进行管理时,专门在每棵树上都留下了几个长势较好的果实。”王建增说。

  王建增等人的尝试,赢得了玄坛庙村乡亲们的认可。2014年,该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贫到户项目资金20万元,并于今年春季规划建设了占地180亩的冬桃种植园。

  “今年秋季,俺种植的冬桃第二年结果,亩产量就达到1000公斤,每公斤卖出了16元左右的好价钱。”王建增指着山间那片长势良好的冬桃树告诉记者,“由于山区自然环境好、昼夜温差大,俺种植的冬桃口感比其他地方种植的好,很受欢迎。”

  今年10月份,为了使全村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该村再次争取到扶贫到户项目资金15万元,又规划了一个占地150亩的冬桃种植园。葛维富对记者说:“目前,这笔项目资金已经全部到位,村里做好了栽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只等明年春天种桃树了。”

  “等到明年果实成熟的季节,村里通往种植园的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就会变成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走在通往该村冬桃种植园的土路上,葛维富又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今年11月,该村申请到一个种植园道路整修项目,计划修建一条通往种植园的长800米、宽4.5米的水泥路,这项工程同样在明年春季动工。

  记者点评:地处山区的玄坛庙村虽然交通闭塞,但是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却很活跃。他们在争取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支持的同时,不忘结合本村实际,鼓励致富能手积极带领村民探索致富路。该村勇于探索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选择好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助推器”作用,再穷的村也能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