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怀川“文化+”蓄势发力
笔墨春秋写华章
“国宝”寨卜昌将成“焦作民居第一村”
陈宝星被聘为中国诗歌学会 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
欢聚一堂话怀梆
我市举行纪念毛主席 诞辰122周年诗歌朗诵会
市迎新春手风琴音乐会将举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5,怀川“文化+”蓄势发力

作者: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什么是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无疑,是文化产业。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使得文化企业的成长性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焦作的文化产业成长该拥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回首2015年,“文化+”的意识觉醒和探索是主流,必将成为新一年文产事业的关键。

  焦作有资源,有文化,名山、名拳、名人、名寺、名药,让焦作叫响“一山一拳”品牌有底气、有潜力。经过十几年的不懈探路,我市把“文化旅游带动”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点,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背后的产业价值,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文化旅游打出了名气,赚得了人气,文化旅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强势增长。

  “文化+旅游”,让焦作的文化产业在厚重中不失生动,亮点频闪。

  2015年10月18日,我市举行了“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当天,全世界120余万太极拳爱好者集中或分散演练了太极拳,不仅成功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也为世界最大的武术运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进一步扩大太极拳的世界影响力。

  作为我市文化资源中最具培养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优质资源,开发好太极文化产业,让独一无二的太极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我市进行了很多探索。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完成了《太极英雄》《太极拳圣地陈家沟》《功夫熊猫太极13式》等一批太极影视作品,陈家沟中华太极养生旅游基地、太极影视小镇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太极拳传承谱系工程、域名保护和商标注册等工作有序推进。

  牵手国内演艺巨头华谊兄弟,打造太极慢生活养心区,可谓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大手笔。这个由河南东方太极实业有限公司与华谊兄弟文旅演艺联手实施,集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养生养老、生态景观文化公园等于一体的项目,将努力拉长产业链条。该项目与我市重点引进的太极小镇、云台古镇等一批特色项目的落地,将助推我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打造超级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

  2015年5月份,我市组织太极拳、绞胎瓷、漆雕等非遗文化和电子商务、旅游休闲文化产业的21家企业,参展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焦作展馆以“太极故里、北宋瓷都、山水焦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宣传主题和传统、简洁、庄重的建筑设计风格,吸引了八方来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给予高度评价。5天时间里,我市参展企业共签订交易合同56份,交易金额约2.3亿元。

  闲街的亮相,在我市中心城区搭建了文商旅融合发展大平台。该项目用“文化+旅游”思维,找准文化、旅游与相关优势产业的价值交会点,对“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进行全面升级。会聚焦作文博城、山阳艺术馆、怀庆府茶城、云台酒吧街、神农特产城、太极美食城六大业态的闲街,将被打造成我市文化休闲养生街区。

  以焦作特色工艺品开发为主的文化企业队伍逐步壮大,绞胎瓷、天目瓷、神农黑陶、漆雕、麦秸画、山阳刺绣……文化创意是灵魂,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在提升工艺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文化创意。

  以旅游为依托,“文化+”正释放无穷活力。

  记者在圆融寺文化旅游园区的当阳峪窑博物馆内看到,馆内收藏的宋代各类瓷品为“北宋瓷都”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引发的北宋瓷文化研讨、开发及潜力挖掘,为我市绞胎瓷等上档升级提供了路径。专注于绞胎瓷开发的张文涛说,绞胎瓷文化和太极文化一脉相承,应当深入研究和挖掘。

  修武之慢生活养心区、博爱之月山寺禅修小镇、解放区之闲街,虽内容形式各有侧重,但都以休闲为主题。“闲”是一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如何赋予“闲”生命力,还需要从文化中寻求答案。河南东方太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堃说,做文化产业,文化是魂。文化人当用心去生产精品力作,通过内容上的精耕细作,创造产业价值,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之道,如是,“文化+”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辐射。

  盘点2015年我市文化产业,亮点不少,但文化产业的整体突破和提升仍是瓶颈问题。

  一是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要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道路,而目前我市文化企业规模总体较小,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层次低。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附加值相对较低的领域,而且同质化严重,对数字出版、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含金量高的文化产业领域鲜有涉足,导致内部竞争严重,外部竞争乏力,使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转型中的作用不突出。

  三是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优势,产业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四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创意产业,能不能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决定了产业的成败。湖南卫视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几百家卫视中独领风骚,关键也在于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创意策划团队。我市迫切需要引进这样一批文化产业创意、经营和管理人才。

  五是文化产业发展融资困难。虽然国家出台很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但对金融机构现有信贷机制对接不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产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由于没有权威有效的评估体系,融资更加困难。

  借势蓄势,聚力发力。新的征程,期待我市文化产业有所突破,更上一层楼。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