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 金融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包钓鱼”不是好的管理方法
抢红包的是是非非
通报违纪官员不能遮遮掩掩
“自掘坟墓”
不断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图片新闻
代理保险业务实现“开门红”
拾金不昧获赞誉
图片新闻
营销竞赛助力“春天行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抢红包的是是非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微信里发红包、抢红包,已成为不少人娱乐、交流的方式。我市山阳区东方红街道广场社区的王女士因为痴迷抢红包,引得丈夫黄先生严重不满,一次吵架后还动了手。1月4日,经过广场社区工作人员调解,王女士表示以后不会再抢红包了。以抢红包为代表的手机依赖症已对部分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芳心云天:王女士如此痴迷抢红包,却忽略了伴她终老的“大红包”,如不悬崖勒马立即收手,当心身边这个知冷知热的“大红包”迟早会被别人抢走。

  @阿七若丹:对于抢红包这样的娱乐形式,过度沉迷无异于精神鸦片。作为成年人应当善于自律自省,多一些积极的爱好,不要因为网络娱乐而忽略家人的感受。

  @暖暖小月儿:抢红包是一种娱乐方式,千万别当成主业,如果影响生活、耽误工作就是大错特错,日后后悔都来不及。手机是交流沟通的工具,外加娱乐的功能,必须分清主次。

  @河北白帆:抢红包的行为最初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如今却演变成一种全民的行为,虽然抢红包抢不到多少钱,但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对手机产生依赖,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不管是谁,抢红包的行为要适可而止。

  @胜平王大头:抢红包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互动性强,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如能侥幸抢到,更是让人窃喜。但应把握好参与的度,小玩怡情,不能沉溺其中,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弄得窝心上火,引发家庭矛盾更是不应该。

  @莫莫的时间:本是娱乐却变得乐此不疲,这就成了一种心理病症,如同有的人对手机与网络的依赖一样。现实中,让人保持距离的何止红包,对待任何让人沉迷其中的新生事物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塞外东风:时间就是金钱,谁的红包也比不上自己的荷包。工作那么忙,家务那么多,块儿八毛的不抢也罢,放下手机,该干啥干啥吧。

  @楷模开幕:因为抢红包引起家庭矛盾的肯定不止王女士一家,有不少人热衷于抢红包而无节制。当然,黄先生用动手打人的方法阻止妻子也是一种错误行为,多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青天123ab:现在地上掉一块钱很多人都懒得去理会,抢红包抢到一分钱却是那么高兴还“谢谢老板”,这只是朋友间互动的一种娱乐方式,不能让其影响正常的生活,要把心态放平放正才好。

  @深海林森:适度的抢红包活动,可以拉近朋友圈中人的关系,增加参与者的生活情趣。但过度痴迷,难免就会滋生一种赌徒心理,影响正常生活。

  【下期话题】

  简历“吹牛”

  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成了名校毕业……目前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大企业都减少了招聘,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时直接注明“学生干部优先”,还有的单位对应聘者的政治面貌作出明确规定。为了争取就业机会,一些毕业生就夸大简历信息,给简历“注水”。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