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 金融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包钓鱼”不是好的管理方法
抢红包的是是非非
通报违纪官员不能遮遮掩掩
“自掘坟墓”
不断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图片新闻
代理保险业务实现“开门红”
拾金不昧获赞誉
图片新闻
营销竞赛助力“春天行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报违纪官员不能遮遮掩掩
新华社记者 张紫赟 王 贤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反腐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方式也越来越透明。然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日梳理地方纪委官网通报曝光数据发现,2015年通报曝光数仅占违纪问题查处数的20%左右,尚有20多个地市未在省级纪委官网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县一级的问题,在省一级纪委官网“零通报”的就更多。

  地方查处违纪干部符合中央精神,大快人心。可一些地方要么“零通报”,要么不点名批评、模糊批评,如同挂起一块遮羞布。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有变相护短、遮丑的嫌疑。

  违纪“零通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些地方对惩治腐败的重要性仍存在认识偏差,这无疑会阻碍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有的地方干部违纪后,向组织提出宁肯受更重的处分,只求不被点名通报,这充分反映出点名道姓的通报更具震慑力,更能放大从严执纪的警示效果。

  阳光反腐,违纪通报就是要还原事情真相,让违纪者知耻知止、自悔自新。阳光反腐,还能确保百姓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好群众在反腐监督方面的作用。违纪通报公开透明,也有助于促进政府公信力的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部门铁面执纪,对顶风违纪者坚决查处,向全党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地方更好地落实违纪通报点名曝光,有助于增强反腐信心,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从政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