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湖”号、“好想你”号……继旅客列车被冠名之后,全国铁路在广告推广上又有新动作。日前,2016年全国铁路客票票面广告项目招商全面启动,共涉及17个铁路局。据悉,目前车票正面只发布文字类广告,如果招商全部成功,今年预计发售的“广告火车票”将达22亿张。
传说中的“广告火车票”终要成为现实了。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吹风”,舆论的认识已经趋于平和,渐渐形成共识,大体能够接受“广告火车票”,只是还有一些希望和要求。
提及“广告火车票”,有人说是“利用公共资源谋利”。讲理想也要讲现实,应该看到,铁路部门也有沉重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有消息称,中铁总的负债率达到66%。没有经营的有效改善,惠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而且,市场经济时代,广告无处不在。早在火车票之前,广告已在登机牌上现身;而在列车车厢内,也早有广告的身影。作为市场化主体,铁路部门在火车票上做文章,其来有自,自无不可。
当然,铁路部门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主体,车票也不是普通的广告载体。目前,在美国、法国、意大利以及俄罗斯等欧美国家,火车票上均无广告。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便民性。当然,国外没有先例并不是我们止步不前的理由,凡事只踩着别人的脚印,那就是因循守旧了。但是,这些广告业充分发达的国家,他们十分重视旅客的感受,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火车票就那么大,方寸之间确保平衡,既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良心活”。
目前,铁路部门起码可以做三方面的努力。其一,确保车票功能不受影响。去年7月“广告火车票”试行,曾有声音质疑“到站时间”被挤掉了。在有限空间内,保留重要信息,防止旅客出现阅读障碍,这是起码的要求。其二,确保广告内容积极健康。“广告火车票”不能什么广告都登,必须精心遴选广告内容,杜绝虚假、庸俗广告。其三,确保广告红利与民共享。“广告火车票”不能只有广告,可以适量刊登一些公益广告和服务信息。去年,在北京西站至三亚的Z201次列车车票的广告位置,曾有“温馨提示”,“敬请关注天气预报”,这就值得肯定。
这样的惠民,只是票面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惠民,应该是铁路部门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公众看到前进的脚步,感受到发展的成果。要通过有说服力的行动,证明自己推出“广告火车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铁路发展,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旅客。这些年来,铁路部门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能说没有努力,但起码没有达到公众的预期。如果铁路部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不仅是“广告火车票”,更多的市场化举措,想必都会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