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江帆)1月15日15时,在山阳区焦东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监管员侯传玲正在整理当天的排查摸底台账。据了解,自1月13日该监管所成立后,侯传玲和所里的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已完成了对99家食品流通单位和88家餐饮单位的排查工作。
焦东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是山阳区最后一批正式投入运行的监管所。截至1月13日,山阳区9个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已全面建成并开展工作,实现了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全覆盖。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为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我市依法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着力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单位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打防并举的措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由于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城乡接合部、农村等仍是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高发的重点区域。
为延伸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触角,解决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薄弱问题,山阳区政府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着力下移监管力量到基层。2015年11月,该区编办下发通知,就加强街道办事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进行部署,决定在9个街道办事处设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调整人员充实到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人员调整到位后,该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抽调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同时,各街道办事处调整出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办公用房。1月11日至13日,该区9个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陆续投入运行,负责辖区食品药品监管具体工作。至此,该区实现了监管力量的下沉,打通了食品药品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新城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是第一批投入运行的监管所。连日来,该所副所长王建利带领监管员一边对辖区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摸底排查,一边开展春节前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重点对提供年夜饭的餐饮服务单位登记备案,督促其建立完善进货台账、做好餐饮食品留样工作等。
王建利表示,春节过后,监管所将组织人员对辖区群众走访,了解大家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据了解,近期,山阳区还将建立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队伍,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配备一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从而实现该区食品药品安全全程无缝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