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月20日,微博公司就发表声明称,微博近期将逐步放开字数限制,用户最多可以发布2000字的内容。当时的声明称,2月28日对全体微博用户开放。昨日,有记者在一个非会员账号里尝试发布超过140字的微博,仍无法发送,显示超过了字数限制。
微博在放开字数的限制时,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行动。这种谨慎,表现在开放的范围和时间上。原定的1月28日对会员开放,2月28日对全体用户开放。如今,微博CEO王高飞说:“1月底先放开给会员,没啥变化就3月份开”。让会员先尝试,既给了会员特权,又可以验证开放的效果,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然而,3月份是否能下结论,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在新浪微博宣布取消140字限制之前,微博鼻祖Twitter就称,极有可能在一季度将140字的限制放开。但目前Twitter并没有新动作。这显示了两者的谨慎。毕竟,面对巨大的用户量,稍有不慎,就可能是自砸饭碗。无论微博还是Twitter,都是在小心地走一步看三步。
谨慎还表现在开放的形式上。在用户信息流里,仍只显示前140字,但用户可以点击“全文”查看全部信息。这样的形式,仍然是在尽量给用户创造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可以体现创新。这样的创新,其实是借鉴了新闻发帖的形式。
其实,在市场为王的时代,主宰微博命运的,并不是Twitter,也不是其中国化的实践者,而是用户。除非,其中的一个想把市场拱手让给他人;否则,没有任何人敢轻视个体用户。所以,微博是否开放140字限制,真正的主宰者是以亿计算的用户。微博和Twitter只是他们的代言人而已。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改变更适合用户。在这一点上,谁都不傻!
微博是否放开字数限制,引起公众较为广泛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受字数限制,更符合自然语言的表达”;反对者则认为,“微博在于短而精,若太长,读者无意,写者无力。”微博转向何方,最终取决于两者之间谁的力量更强大,抑或通过技术的手段,赢得二者之间的平衡。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真正的主宰者,就是微不足道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