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鹏)去年以来,沁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整合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资源和力量,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平台和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形成了融合联动、高效运转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该市共排查受理调处矛盾纠纷2381起,化解2285起,化解成功率达96%,受理调处纠纷数和化解成功率同比分别上升12.5%和4.7%。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沁阳市狠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络。该市在信访局建立了沁阳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13个乡镇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335个村(社区)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围绕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物业纠纷、消费纠纷、劳资纠纷、教育纠纷、环境纠纷、城乡建设纠纷、企业纠纷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成立了9支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全面推行人民调解员进驻制度,形成了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依照职责分级调处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工作平台。
同时,沁阳市还在市、乡、村三级建立群众诉求与矛盾化解信息平台,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信息化。在市、乡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远程视频语音接访系统,实现了市对乡级中心接访调解工作的实时监控、市领导远程视频接访、市乡两级矛盾纠纷远程联调,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该市在沁阳市法院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中心,在13个乡镇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室),使进入法院立案程序的一般性民事案件,尽可能地进行调解,既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也减轻了法院审理的压力。
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化解平台建成后,该市在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和办法,明确了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主要任务。市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开展该市矛盾纠纷排查、疑难复杂纠纷调处、分析研判、维稳稳控、指导部署工作等;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主要负责开展法治德治教育、接访处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监督指导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主要负责排查发现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并随时随地进行调处化解,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任务明确之后,该市在市、乡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完善了定期排查、每月(半月)例会、领导接访、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办结报告、回访制度、督查督办、责任倒查、考核奖惩、档案管理等制度,在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建立完善了每周例会、定期排查、重大疑难纠纷报告、档案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
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整合治保民调主任、村干部、专职调解员、网格员、“五老人员”等力量,随时随地化解纠纷,调处不成的,及时上报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处,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综治、信访、司法行政、专职调解员等部门人员力量,联合办公,开展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联调联动、法律服务等工作,及时调处村级上报、本级受理、上级交办的矛盾纠纷,对超出权限或疑难复杂、本级无法调处的纠纷,及时上报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设立接访服务区、矛盾调解区、法律服务区三个功能区,信访局接访科、催查科,司法局基层科、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并选配4名专职调解员,全力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此外,该市完善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专业调解组织、调解专家等衔接联动机制,一站式受理纠纷,联合式化解矛盾。该市对接待受理的每一起纠纷,先行组织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签订调解协议书,并为当事人代办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由矛调中心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或调解专家到场,联合进行调解。同时,选聘律师等相关人员进驻中心,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引导群众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