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全市市容秩序整治和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马村区按照“党政牵头、部门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思路,建立城乡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推动全面整治向精细化治理延伸。
该区建立市容秩序整治和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集中整治工作,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牵头,各单位一把手为集中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在全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该区城管、住建、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将整改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做到任务清、底数明。
为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该区建立广泛宣传动员机制,由城区各街道和区直各单位层层宣传动员,通过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上门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全区营造了人人参与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该区区级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志愿者2000余人,义务对解放路、文昌路沿线进行了大规模集中整治。
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该区完善整治工作协调督导机制,每天由区主要领导带队巡查集中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集中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完善督查通报机制,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8个专项督查组,分区分片开展不间断督查,对整治任务进行现场验收,一天一排名、一周一通报,有力地推动了整治工作落实;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整治任务按街道、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划分网格,各街道、各部门认领各自工作任务,限时集中整治,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整治效果;完善“门前五包”责任制,加大对落实不到位单位和个人的曝光力度,重点曝光管理差的地段、行动不力的单位和具有不良行为的个人。
自全市市容秩序整治和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共出动环卫工人3500余人次,铲车、挖掘机、垃圾清运车等重型机械750余辆次,对主次干道两侧、重点区域、卫生死角等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清运各类垃圾5100余立方米,平整土地15万平方米;加大对违章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行为的治理力度,清理占道、流动经营560余处,规范店外经营330余处,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挂130余处,拆除经营性大棚、铁皮房31座;新建、维修人行道3500余平方米,疏通道路排水沟1000余米,完成草坪种植4500余平方米,栽植树木2.7万株,铺设道沿石1500余米。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