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儿子报了17个培优班,湖北武汉的徐女士最近成为全国家长议论的焦点。3年前,徐女士的“着急式”培优,让5岁的儿子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眼中了不起的“神童”:他提前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知识。然而,升入小学后,孩子的成绩不断下滑,变得“中不溜”。徐女士失落又着急:“耗费这么多心血,真的白搭了?”她的教子之道引发争议,有人表示理解,更多的人则是质疑。对此,您怎么看?
【观点1+1】
@河北白帆:揠苗助长想培优,孩子成绩“中不溜”;顺其自然莫攀比,健康快乐胜优秀。
@幂不可言的爱恋lu: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是导致培优班受家长热捧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班级80%的孩子都在上培优班,自家的孩子就有可能因为没上培优班而考试成绩下降,能否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就成了现实问题。家长对于培优班的复杂心情,体现了他们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焦虑。
@雨中禾:就成长规律而言,培养孩子与栽培植物相似,对植物滥施催熟剂会加快果实成熟,但也会使果实失去原味儿。所以,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成长的规律绝不能违背。
@水浒故事杂谈:该事件让我不禁想起拔苗助长这个成语。那个急切期盼禾苗早日长大的农夫与徐女士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孩子成才需要缓慢的培养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
@一更时分:教育孩子,并非投入越多,就能收获越多。教育孩子是一门技术活,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岂能随意任性?徐女士失败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水晶小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各种培优机构的广告语。但是,人的智商、天赋有极大差异,如果不根据客观情况随意让孩子参加各种培优班,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请家长给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别逼着孩子变成“神童”!
【下期话题】
“图片控烟”你咋看?
今天是中国加入世卫组织主持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第十个年头,但从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来看,人们对于香烟的诱惑并没有什么“抵抗力”。为此,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副院长何群说,图片警告比文字警告更能有效地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广东省制定的控烟条例,已经在省卫计委主任办公会上原则通过,正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其中规定:在广东出售的品牌香烟盒上的警示图片,应覆盖香烟盒面积的30%以上。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