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脚步 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文化宫到人民会堂的变迁
人民公园里的难忘记忆
纪念塔: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焦作火车站:逐年升级成新景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公园里的难忘记忆

作者:本报记者 詹长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公园正门。(本报资料照片)
  人民公园内的假日雕塑。 (本报资料照片)
 
   

  “人民公园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小时候,我们在这里寻找童年的梦;大了,我们在这里谈情说爱;老了,还要在这里健身活动……人民公园里有我们难忘的记忆……”网友@阔少小颜这样抒发对人民公园的情结。

  的确,对于长期生活在焦作的人们,对人民公园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很多人小时候只有在逢年过年时,才会被大人们带着去人民公园玩,因为那时候入园是要收门票的。

  翻开2004年出版的《焦作园林志》,如此记录了人民公园的发展历程:1957年,人民公园建园,规划面积30公顷;1958年,全市妇女、学生义务开挖妇幼湖,现为翠月湖,同年修建六角凉亭7座;1960年建大型吊桥及光荣路、动物园;1961年建猴山;1962年建花房、儿童游乐场;1965年建博物馆;1975年建工农兵塑像;1979年建迎春堂(现老干部活动中心);1981年改建西大门;1985年对东门改造,建假日雕塑;1995年建长廊和春晓亭。

  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1年8月,人民公园正式向游人免费开放,成为省级达标公园。2008年至2013年,该公园又先后改造修缮了翠月湖、悬索桥,将群英河由原来杂草丛生的臭水沟整改成生态景观河道,各类基础设施逐步走向完善、景观日趋完美。

  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建设在日新月异发展,人民公园也在悄悄地变脸。人们注意到,公园没有专人把门了,售票的房子没有了;溜冰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场地;游泳馆没有了,成了海底世界;桥下面的那条“牛奶河”也改头换面,成了水上乐园和休闲娱乐场所;宇宙飞机没有了,海盗船、摇头飞椅、太空漫步、弹跳机、摩天轮等添加到了游乐场里……人民公园的大格局没变,人们还能找到往昔的物和景。

  7月1日,在人民公园里晨练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来这里锻炼。他说:“这里绿化好、健身设施全、管理到位,一入公园整个人就心情舒畅。”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修缮和提升,如今,从春到冬公园内依次开放着一串红、地被菊、万寿菊、鸡冠花、黄金盏、牵牛花、羽衣甘蓝、红君达等30余个品种的时令花卉,春天桃花成片,争奇斗艳;盛夏满目秀绿,雨树生烟;仲秋金菊怒放,如粉似霞;隆冬松柏斗寒,令人流连。现在的人民公园可谓是一个花开不断、亭台楼阁分布其中的百花园。宽敞的广场,大片的草坪,争艳的鲜花,飞花的喷泉,精美的灯饰,雅致的小路,漫步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为方便人们健身,公园特开辟一些树林广场,安装了功能齐全的建设器材,这深受广大市民称赞,树林广场还被解放区评为文明活动广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