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见习记者 马林声
本报通讯员 郑 军
他们不是端坐在天平下的威严法官,不能身着法袍、手执法槌,可是他们甘当绿叶配红花,苦并坚持着,忙并快乐着。他们是一滴水,虽然渺小,却能折射太阳的光彩;他们是一株草,纵然平凡,也把春的序曲奏响。在马村区法院,第三党支部就是这样一个默默奉献的团体。
2012年以前,该院仅有一个党支部,近50名党员,支部组织活动难。在学习外地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市中级法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该院对原党支部进行重新设置,设立审判执行、队伍管理和行政服务3个各具特色的党支部。
由政治处、办公室、监察室等行政人员组成的第三党支部,结合支部自身人员结构、岗位特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打造特色党支部,推出了“党建手机报”“党员小书架”“司法公开一键通”“党建五色文化”等一大批党建品牌。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使党建考核具有可操作性,第三党支部明确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和分值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支部干警立功受奖、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一个队伍要有战斗力,仅靠一套规章制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挥人的能动性,通过先进党员的催化、示范作用,带动、激发其他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刘瑾,自2007年开始主动承担起给辖区山村的赵怀妮老人送赡养费的任务,逢年过节也要带些礼品去看望老人。第三支部的干警通过认真学习刘瑾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又涌现出了韩凌、赵小青等一批先进典型。
政工部门是连接党组和干警的桥梁纽带,是党组工作部署和施政决策的参谋。有人说政工工作没意思,需要看人脸色,还容易得罪人。而第三支部的韩凌却不这样认为,作为政治处的副主任,她从不喊苦叫累,安排每年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认真整理干警档案,按时更新干警基本情况、职务变更、工资调整、编制统计、奖惩登记等台账,及时为干警晋职晋级、评先报功。此外,她还关心党员的培养和成长,积极做好优秀干警的入党及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由于政工工作烦琐、任务重,她经常加班加点。有一次感冒发高烧,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晚上加完班再到医院输液,白天仍然坚持工作。
以韩凌为代表的政工干部的艰辛付出,使得全体干警各司其职、专心办案。第三党支部的赵小青,作为技术骨干人才,一人负责法院的信息系统化建设,周末加班加点安装、调试、维护网络,为审判一线人员的高效办公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持。
服务性的工作,日复一日看似平凡但又不可或缺。第三党支部的党员通过各司其职,做好全面的保障服务性工作,为审判一线的法官营造出和谐、便利、轻松的办公环境,让其断案安心、办公省心、休整舒心,进而为推动法院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