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闷热酷暑的三伏天,京城各大商场里的儿童游乐设施也迎来客流高峰。儿童游乐设施花样层出不穷,探险的、游艺的、竞技的……五花八门。但是,这些设施足够安全吗?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些商场超市内外的儿童游乐设施的监管,尚是一块空白。儿童蹦极、攀岩设备多签约外包。
(据《北京青年报》)
既有王子与公主的浪漫,也有侏罗纪公园的奇幻,还有大型攀爬、蹦极的刺激,近年来,依附在大型商场中的儿童游乐场越来越受孩子喜爱。然而,这些儿童游乐场在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也隐含着很多安全风险。比如,特种设备无安全保障、卫生条件太差、攀岩的坡度太陡等,严重威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儿童乐园何以隐患频现?一是缘于“人祸”。由于经营者大多只是和商城短期签约,缺乏长期经营的准备。因此,很多商家选择“只买贱的,不买对的”,购买没有安全保障的设备,同时在操作上又不注意加强防范,衍生很多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监管上存在严重漏洞。一方面,儿童乐园整体外包,相关职能部门并未对儿童乐园进行专门的管控。另一方面,充气堡、旋转木马、儿童蹦跳床等设备属于哪方管理,并没有严格规定,最终造成“多头不管”,任由危险横行。
表面看,相关部门都有“监管不为”的理由。比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大于或等于2m/s或运行高度距离地面高于或等于2米的大型载人游乐设施,属于大型游乐设施”。而许多儿童乐园通过打“擦边球”,规避监管。比如,设备运行高度距离地面1.95米,运行速度低于2m/s等。但防患于未然是安监部门的责任,即使这些设备不属于大型特种设备,监管部门也没有“视而不见”的理由。
更何况,有些娱乐设备离地远高于2米,一点也不“擦边”。可见,相关部门放松监管,就是在放弃自己的监管责任。
事实上,安全永远是儿童游乐场的第一主题,应警惕儿童游乐场背后的“多头不管”。要确保儿童游乐场的安全,首先商家要学会算长远账,切莫因成本上省下“三五斗”,造成安全事故,最终追悔莫及。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面对商家的设备隐患、“擦边”运营,监管部门要作出强势回应,不给安全隐患留下空间。总之,只有监管不缺失,游乐场才能成为孩子的安全乐园!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