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玲
见习记者 马林声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焦点问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诱发慢性病的重要原因。科学健身、适当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有效预防慢性病。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方式,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10月9日上午,应邀出席2016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的北京体育大学学术期刊部主任、运动医学专家王正珍进行主题发言时说。
王正珍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也从传染病高发转变为慢性病高发,这种转变在世界很多地区表现明显。中国人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支出已经占到总医疗费用支出的68%。膳食习惯变化、体力活动减少、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使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造成死亡的四大慢性病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吸烟、体力活动不足和高血糖。”王正珍忧心忡忡地表示,就目前已知的主要慢性病的病因而言,如果危险因素能够得到控制,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40%的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疾病。
“科学健身、适当运动是良医,是预防、延缓、逆转和治疗慢性非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如果慢性病患者每周能保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可以减少许多疾病带来的危害,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的质量。”王正珍说,美国运动医学会推出“运动是良医”项目,就是采用科学的运动测试和运动处方,鼓励医生把运动处方作为慢性病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指导患者增加体力活动,以此预防和治疗慢性病,促进全民健康。她说,这样的运动计划应循序渐进地延长人们的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提高运动强度,应该运用多种运动方式和器械设备,针对每一个主要肌群每周进行2~3次抗阻练习。已患慢性病的人群应由专业人员针对常见慢性病制订出个体化的运动干预方案。
王正珍认为,太极拳是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入融合的一个好途径。今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如果说运动是预防疾病的‘良医’,那么,太极拳则是预防慢性病的‘好处方’。”王正珍说,太极拳作为一种“动以养身,静以养心”的健身运动,动静结合的特点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既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清醒头脑,舒缓情绪,修复神经系统,消除一些慢性病灶,又可以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变得旺盛,气血畅流全身,进而增强免疫力。同时,太极拳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压会下降,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和血管硬化。如果能够在全国推广普及太极拳,使人人都爱上太极拳,那么,这项运动将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入融合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