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向他人介绍妻子为“夫人”“爱人”就是文雅的表现,其实称“夫人”有自大的嫌疑,“爱人”是情人的意思。“老公”一词,在古代是太监的意思,称呼丈夫应称为“外子”。10月17日晚,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东南大学为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礼乐双修与走出“半人时代”》的讲座,他指出,现代人的很多习惯是有失礼仪的。 (据《现代快报》)
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坠云雾里,按照这位教授的说法,以后向别人介绍自己另一半的时候,男的不能称“老公”,因为古代“老公”是对宫里太监的称呼;女的不能称“爱人”,也不能称“夫人”,因为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爱人”指的是情人,而“夫人”又有自大的意思。
这个不能叫,那个不能叫,那到底该怎么叫呢?专家也给出了建议,丈夫向别人介绍自己妻子的时候,可以称“贱内”“内子”“妻子”;而妻子向别人介绍自己丈夫的时候,只能直接称“丈夫”,如果想文雅一点的,可以称“外子”。咱先不说会有多少现代人因为这位教授的言论就改变对自己另一半的称呼,这种“掉书袋”的观点所透出的迂腐之气,也让人觉得可笑。
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任何一个时代的称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这个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古代把妻子叫“内子”,把丈夫叫“外子”?就是因为古代的家庭分工是女主内、男主外,女性一般不能出门工作,所以一般将妻子称之为“内人”“内子”,而把丈夫称为“外子”。而现代社会倡导男女平等,男女社会分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已没有了女主内、男主外的说法,如果再称呼女性为“内人”“内子”,则既不符合当下的社会现实,也有歧视女性之嫌,更别说还要在“内”前面加个“贱”字,成了“贱内”了。
教授又说“爱人”在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是“情人”的意思,所以不宜用在自己另一半的身上,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以别的地方的称呼来左右自己的称呼呢?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爸爸”“妈妈”也都是西方的舶来品,我们是不是也不能叫了,今后只能重回“爹娘时代”?“爱人”可以直接理解为“我爱的人”或者“爱我的人”,那么用在夫妻之间是再恰当不过,实在没有必要舍弃不用。
如果一些专家、学者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作为一种文化研究,还是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但是如果把这种研究成果用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那真是应了那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到底,称呼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有时代的痕迹,不能太过保守、故步自封,多数时候,只要称呼的使用者能够接受也就可以了,就像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能够接受“老婆”“老公”的称呼,就没必要非得让他们改称“内子”“外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