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郫县团结镇一所职业学校的运动场上,进行了一场“校园违禁物品清查活动”。一些被学校禁止使用的寝室“违禁电器”,在学生面前被用斧头敲碎,进行集中销毁。不过,学校的做法引发了很大争议。有学生表示,销毁的违禁电器属于学生的私人财产,学校可以查收,但不应该进行销毁。对于争议,学校回应称,之所以要进行清查、销毁,主要还是出于宿舍用电安全的考虑,想给在校学生一次关于违禁物品的现场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不知潇湘在何处:学校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却不正确,集中销毁违禁电器,不仅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尽管这样的现场教育很震撼,但达不到治本的效果。学校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了解学生使用电器的原因并妥善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这才是正确合理的教育。
@刚柔v:校方的做法肯定不对,还有涉嫌损毁私人财产罪。再说了行有行规,校有校规,按校规办事无可置疑,但校规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任意损毁学生的私人财物。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法律的宣传和维护者,千万不能任性。
@公务猿要懂法:这种暴力教育方式什么时候能停止呢?以这种暴力方式教育学生,在学生心中只会种下暴力的种子,在遇到矛盾时只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远比现场教育取得的效果要大。
@风开季节:学校已经明确规定、提前告知,那么,谁违反规定,谁就要接受处罚,这是唯一的结果。
@阿七若丹:学校可以将其严令禁止使用的违禁电器没收并召开家长会,晓以利害后把这些东西交到家长手里。只有学校、家庭携手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恣意销毁,既不人性化更是浪费,实在值得反省。
@落雪怎无痕:今天砸电器、明天砸手机,诸如此类的报道屡见不鲜,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用挥动大锤来解决所谓的违禁物品真的好吗?如果暴力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还要教师做什么,时刻准备一根大棒好了。
@深海林森景幽幽:何为违禁电器?怕出危险就销毁,那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存留?比如电能伤人、水能淹人、满大街的汽车能造成事故等,难道都要销毁了事?平时总说人性化,怎么一遇到事情就背道而驰了呢?须知有时候,只求一时的效果和痛快并不等于合理甚至是侵权犯罪。
@焦作杨旭:作为一名大学生,学的东西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要学会尊重,懂得规矩,学会做人。从大一入学到每学期安全活动月,《大学生管理手册》的安全教育尤其对违禁物品的使用和处罚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总有人置自己和室友安全于不顾,“严厉打击”不为过!防患于未然,一旦着火,到那时追悔莫及!
【下期话题】
为防员工网购“剁手”
公司迟发工资一个月
“双11”将至,喜欢网络购物的人们早已蓄势待发,将自己的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就等着11月11日那一天的到来。不过,位于重庆渝北区渝铁西苑写字楼的一家餐饮公司近日贴出告示,为防员工网购“剁手”,工资延迟一个月发放。老板表示,希望能让员工更好地理财;如果员工确实急需用钱,他也会特事特办。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