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苑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平凡中的美丽人生
坚守刑庭30年的“老黄牛”
让梦想照亮现实
决不让正义迟到
“仁心妙手”促和谐
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仁心妙手”促和谐
——记沁阳市法院第四中心法庭庭长杨华
作者:本报记者 李瑞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沁阳市法院第四中心法庭庭长杨华(右)。
 
   

  人物档案:

  杨华,女,1970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4年进入沁阳市法院工作,现任该院第四中心法庭庭长,先后被授予中原卫士、优秀政法干警、优秀党员干警、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在你眼中,女法官是怎样的形象?是敢于直言,还是不苟言笑?是凛若冰霜,还是言笑晏晏?杨华说:“是,这些都是,但又不全是。形象固然重要,但做法官最重要的是内心,既要刚正不阿、捍卫法律尊严,又要‘仁心妙手’解当事人之忧。”言传心声,这是一个在审判执行第一线战斗多年的女法官的真心话。

  “要想解当事人之忧,就要走进他的内心,设身处地为他考虑,以心换心才能取得信任,才能使案件顺利进行。”杨华始终把“仁心”二字记在心头。

  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两位被告都十分重视名誉,杨华便多次找到被告崔某,设身处地帮她分析利害:“你和丈夫都正值壮年,还清欠款对你们来说也就几年时间,而声誉一旦受损,想挽回就不是简单的事了。”知道崔某教学忙碌,杨华自己驱车到其单位给她做工作、送手续。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再来。为避免给崔某造成不良影响,杨华每次去都把警车停在离学校较远的地方,自己步行至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崔某最终表示愿意还钱,并主动签订了还款协议。

  杨华说:“法官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业,既然跟人打交道,就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就能事半功倍。”和杨华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手中有一本“处事秘籍”。

  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清秀的字体记录了她多年来的办案心得:“矛盾复杂的案件不能硬来,要用疏导法,明确争执焦点,有针对性地做疏导工作,变逆为顺。”“婚姻家庭纠纷要运用冷却法,先稳定当事人的情绪,给当事人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对待经济纠纷要开诚布公,在查清案情的基础上,讲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促使当事人心理转变、面对现实。”……这些都是杨华20年来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办案经验。

  “法律是为了匡扶正义、铲除邪恶而定,法官是为了公平与正义而生,二者都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存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既需要大人物来顶风扛旗,也需要小角色来实际践行。”杨华的话掷地有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