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现场尖锐提问让答者流汗 本报视频录播作深入解读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打造政务新媒体运营平台
王莽岭景区动物乐园开园
遏制校园欺凌须德法两教并重
危险!马拉松
年终慰问既要“慰”更要“问”
无处安放
养出好孩子,需要好家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危险!马拉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福建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组委会传来消息,在12月10日赛事活动期间,共有10名参赛者送医治疗,截至目前,除2人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外,另外8人中的6人已于10日出院,2人仍在当地医院留院观察。近年来,或许没有哪一项运动能够像马拉松一样受人追捧。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马拉松的注册赛事多达282场。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刚柔v:马拉松之所以越来越火,是因为大众运动健身的意识越来越强。但马拉松运动的特殊性,对每位参赛者的身体状况都是一个考验,马拉松组织方应该严格把关,把身体状况不适合此项运动的人拒之门外,否则强身不成则有可能引发悲剧。

  @吝时工:马拉松是向自身运动极限的挑战,其危险性不容小觑,参赛者应该根据本身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最大限度避免发生危险。同时,活动举办方应该加强赛程期间的医疗服务,保障参赛者的安全。

  @刘林1503:安全第一,比赛第二,运动固然有益,但因此失去生命就得不偿失了。作为参赛运动员,应该量力而行;作为主办方,也应该对参赛运动员进行各项检查,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运动员的安全负责。

  @西南科大朱志君:马拉松作为一项运动项目,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马拉松是一项对参赛者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要求极高的运动,参赛者超负荷参与,最后甚至发生伤亡,这背离了运动的应有之意。

  @一更时分:运动的本意是为了健康,如今马拉松却变成了“夺命运动”,问题出在哪里?其实,错的不是马拉松,而是部分参与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运动的危害,唯有痛定思痛,才能让马拉松真正发挥运动的作用。

  @15王雅欣:马拉松没有错,虽然现在有跟风办赛事的现象,有盲目参加马拉松运动的人群,但也不能因噎废食。马拉松越来越受欢迎,说明人们对运动越来越重视,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组织方要把好关,参与者也要量力而行。

  @趣味象牙塔:马拉松运动本身毫无问题,至少它能够唤醒人们健康运动的意识,为跑步者提供一场大规模的赛事,且马拉松体现的精神已经胜过了输赢。但是,每个马拉松参赛者必须对自身健康条件进行考量,不能盲目跟风,运动以适量为主。马拉松赛事举办者更要负起责任,相应的急救措施、应急人员必须安排到位。

  【下期话题】

  见义勇为还是特定义务

  今年6月,来自成都的张正祥、于强、肖军、喻春祥等5个家庭共13人,来到郫县(现称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出游。在此过程中,肖军及喻春祥落水,张正祥和于强闻讯前去施救未果。最后,四人中仅有喻春祥一人生还。张正祥的妻子周萍和于强的妻子钟敏,在帮助丈夫申请认定“见义勇为”时,被告知属于履行“特定义务”,因而无法认定。针对此事,有人认为,“特定义务”概念应在法律框架内阐述,主管部门不能“过度拓展”;也有人认为,由于目前关于“见义勇为”的定义,并无国家层面统一标准,地方有权自行认定。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