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强党内监督 要向细处下功夫
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执行力
建设生态文明要多予少取
以硬朗作风抓落实
图片新闻
务实重干绘就新蓝图
全面加强高校执行力建设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生态文明要多予少取
□王新明 向定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出重要遵循。

  生态文明之于中国,既古老,又现代。我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如今,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而且是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环境治理力度前所未有,“美丽中国”正由蓝图变为现实,全球生态安全的“中国力量”“中国贡献”举世瞩目。

  然而,我国环境保护总体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资源攫取过多、反哺太少,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等挑战犹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资源环境多予少取,通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桥梁,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环境。

  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拓展绿色发展新空间,增强绿色发展新动力,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

  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各级政府应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严格遵守环保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坚持依法行政。环保监督执法应从严从重,对环境违法行为要敢动真格,不能止于“纸上问责”。

  心态往往决定着生态。在制度激励和法律约束之外,更应着力破除“GDP至上”的政绩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每一个人都是未来大自然的托付者,都应自觉遵守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法规,形成生态共识,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社会充满生态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