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云南昆明海埂大坝出现了4起游客捕鸥拍照事件。其中一名50多岁的男性,在听到现场巡逻保安人员“不能抓,快放了”的大声劝阻后,恼怒地揪住红嘴鸥翅膀往下一甩,将红嘴鸥重重地摔到地上,致使这只红嘴鸥翅膀折断,流出血来。目前警方已立案处理,当事人将面临高额罚款。
(据央视新闻)
得益于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长期呵护,每年飞到滇池越冬的红嘴鸥越来越多,且不再怕人,看鸥、喂鸥与鸥和谐共处,已然成为冬日昆明的一道招牌风景。好景致缘于文明旅游的公德心,也和当地在管理上坚持从严执法不无关系。而这次,笔者也在网上听闻一种“异议”,称游客固然不对,但估摸着保安规劝时肯定态度不好,以至催生了被劝者的过激反应。
游客摔鸥还怪“规劝失当”?这样的歪理尽管不占舆情主流,但至少表明了一点,看待文明休闲和游玩,有些人就是改不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毛病。好的态度是建立在远离陋习、遵章守法的基础上,假如自己做错了事,还要求别人谨小慎微地把你哄高兴了才愿意去改,试问应当将你看作成年人,还是该视作黄口小儿呢?
珍惜美丽风景,杜绝“辣手摧鸥”,自然离不开规劝教育和严格执法两手抓。记忆犹新的是,前年冬季,一名游客在昆明海埂大坝抓捕海鸥,致使红嘴鸥翅膀折断,因伤势过重而死亡。随之,昆明森林公安部门接警后迅速展开调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将嫌疑人扈某抓获,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这则对虐鸥致死“跨省处罚”的消息传开,顿时引来网上一片叫好,可见人们已越来越形成共识,文明旅游就是容不得“害群之马”。
“跨省处罚”的先例摆在那儿,此次游客摔鸥,显然也将面临高额罚款。不过,就此事件,网上冒出的个别奇谈怪论也在提醒我们:面对某些人积重难返的旅游陋习,更需要关注与重视的,未必是所谓的“规劝态度”,而是能不能做到严管严治,让那些疏于自律者放弃侥幸心理,真正领教啥叫“有过必究”“有法必依”。换言之,每一起罚到心疼和肉痛的依法处置,恰恰是最能收到教育实效的“规劝态度”。
的确,实现文明旅游难以一蹴而就。对旅游者文明修养和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也该抱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正确心态。但很多情况下,文明并非高不可攀,而不文明则根本是出于一种毫不在意。有人就编了一段戏言,称大多数缺乏文明意识的游客,经常有着以下几个特征:见到雕塑要摸一下;见到活物要逗一下;见到人多的地方要挤一下;啥都没有至少还要大声喧哗一下。如此说来,文明游玩有多难呢?
冬日昆明“辣手摧鸥”的遗憾之事,说小了是个别游客的游德缺失,言重了也折射出“依法治游”还欠有力。所以,循循善诱并非处处适用,对游客摔鸥这样的残忍行为,还是少拿“规劝失当”替其开脱与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