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健康之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引领专业新高度
市人民医院推行首问负责制
不忘初心 心系村民
焦作植是道口腔 为全城白车女司机发三八节红包
谢霆锋做饭患“手筋膜炎”
炒菜方法不当易致癌
晚餐吃多少合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炒菜方法不当易致癌
烹饪中的这些防癌小技巧一定要知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资料照片)
 
   

  不刷锅、油烟大易致癌

  “很多人以为炒菜很简单,其实炒菜是很有讲究的。”专家指出,以下4种大家习以为常的炒菜习惯,其实都是坏习惯,容易致癌。

  1.不刷锅接着炒:容易产生致癌物

  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习惯:刚炒过鸡蛋,锅里还有一些底油,放点油再接着炒其他菜,这样看起来很节约。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锅接着炒菜,原本在锅里残余的菜很容易烧焦,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2.油冒烟时才放菜:反式脂肪酸伤身体

  怎么看油是否热了,很多人会回答看到油锅冒烟就行了。但油锅冒烟时,油温往往已经在200摄氏度以上,此时把菜下锅,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专家建议,在烹饪过程中,最好是热锅冷油,油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有害的。

  3.炸过的油继续用:残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舍不得倒掉炸过的油,继续炒菜。专家建议,食用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温的情况下,最多用2~3次。多次用过的油里面会有残留致癌物,主要是苯并芘的成分,还有些醛类、杂环化合物等。

  4.炒完菜马上关油烟机:可能会诱发肺癌

  有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刻关掉油烟机,然而这一习惯却暗藏“杀机”。如果炒菜时火特别大且菜烧焦的话,会释放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有诱发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马上关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出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裹面糊、加醋、勾芡可避免致癌物

  “油炸、爆炒等烹饪方法,虽能做出可口的菜肴,但这类烹饪方法可能制造更多致癌物,特别是肺癌、食管癌以及肠癌都与不健康的烹饪方法有关。”营养专家提醒大家,并提出了3个在烹饪过程中避免致癌物产生的小技巧。

  1.裹层面糊再煎炸

  煎炸的菜品,香味浓郁、口感酥脆,比如炸鸡腿、炸鱼、煎牛排等。煎炸这类食物时,蛋白质经过高温可产生大量的杂环胺、多环芳烃类等强致癌物。要想减少致癌物产生,可在原料外裹一层厚度适中的面糊(可用淀粉、蛋清混合)再下油锅煎炸。这些面糊就像给原料穿上了一件“保护衣”,不让原料直接在高温的油里加热,可最大限度减少致癌物产生。裹面糊时,应尽量均匀、厚度适中,使加热均匀。

  煎炸食物时,油温最好控制在200摄氏度以下(用中火加热),煎炸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

  2.炒菜时加醋

  在烹饪过程中,不但要减少致癌因素,还要尽可能多地吸收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一种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质)的形成。

  加醋有两种好处:一是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在酸性的环境中会更加稳定。二是加醋能促使维生素C的吸收。因为维生素C在消化道中被吸收是靠一种选择性吸收的细胞。这种细胞有个特点是喜酸,醋中的醋酸会刺激这种细胞,让其大量吸收维生素C。

  3.出锅前勾芡

  做菜时,食材里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损失到汤中,而芡汁就像是一件“保护衣”,能更多地保留维生素C。通常勾芡要掌握好时间,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会使芡汁发焦,过迟则会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感。 龙逸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