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民监督员选任报名时间5月20日截止
驾照“买分卖分”小心摊上大事
决不能让私设的“梅花桩”戳痛民心
市中心血站开展纪念 “5·8世界红十字日”主题活动
扫码打赏
城市应有报刊亭的一席之地
找工作谨防掉进“培训贷”陷阱
“刷脸”治违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应有报刊亭的一席之地

作者:□苑广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

  近日,云南昆明媒体刊登了关于“报刊亭去哪了”的报道,引发公众热议。记者走上街头,体验了找报刊亭买报纸的艰难和报刊亭承包者的经营之苦。一方面,有民众需要在报刊亭买报纸;另一方面,由于经营困难,报刊亭渐渐成为经营者的“鸡肋”。

  (据《春城晚报》)

  近日,昆明街头60余个报刊亭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不但让报刊亭经营者大吃一惊,也让市民百姓一头雾水。后来经过多方寻找,才知道这些报刊亭是被辖区街道办事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名义清理掉了。而问题是,这些报刊亭都有合法的手续,并非违章建筑,即便有关部门要清理,也应该依法进行,而不该如此野蛮、粗暴。

  暂且不论这种工作方式,笔者更想从城市文化、便民利民的角度看待报刊亭被强拆这件事。城市报刊亭越来越少,并非是某个城市所独有的现象,而是全国范围的普遍现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全国邮政报刊亭少了1万余个,那么,现在又过去了这么多年,虽然尚无官方数据,但从现象看,消失的报刊亭或许更多。

  从客观上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随着电子阅读的冲击,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发行量下降,报刊亭经营者利润降低,导致报刊亭数量减少。从主观上说,一些城市管理者患了“环境洁癖”,觉得报刊亭不够美观,对于城市来说可有可无,甚至认为那是城市形象的“污点”,干脆一拆了之。

  其实,那些把报刊亭视为城市“鸡肋”的管理者,严重忽视了报刊亭所承担的文化功能和民生功能,以及其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报刊亭卖的是书、报、杂志等文化产品,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普通百姓视其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亮点和城市记忆,而报刊亭的存在与现状也被人们当成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消灭”报刊亭的城市,无疑会给人们留下“文化荒漠”的印象。

  笔者认为,城市拥有报刊亭不是一种负担,如果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能想办法引导、鼓励其健康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提供人性化服务,打造连锁品牌,那么,报刊亭不但能解决相当一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城市增加更多文化“软实力”。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的当下,应有报刊亭的一席之地,报刊亭也应该继续承载城市的文化和现实价值,一个有文化情怀的城市,不但不该无视报刊亭的存在,反而应该通过政策倾斜、市场引导、舆论宣传等手段,加大扶持力度,为报刊亭这棵文化之树“松土、浇水、施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