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是脊柱疾病和脊柱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患者的神经组织修复困难,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工伤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市中医院人民路院区康复科医生、住院医师张明告诉记者,造成脊髓损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是外伤导致的,其中最常见的外伤是从高处坠落,其次是车祸和重物砸伤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另一种是由先天发育或某些疾病导致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育性疾病,如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二是获得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等。
脊髓损伤后果非常严重。由于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或减退,患者会大小便失禁、丧失行走功能等,尤其是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而产生许多并发症,如压疮、骨关节畸形、挛缩固定、肌肉萎缩以及脊髓神经破坏导致的痉挛和疼痛、髋关节膝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下肢静脉血栓等。这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导致其心理失衡、悲观、失望、焦虑、忧郁等,严重的甚至会有自杀行为。
据张明介绍,脊髓损伤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根据临床表现,脊髓损伤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亏虚,标实系瘀血和痰浊阻滞经络,特别是阻滞于督脉。其病位虽在督脉,却累及肾、脾、肺、肝等器官,病理性质则以经络瘀阻、阳气不足为主。
西医对早期脊髓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后往往会有副作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治疗平稳后,大部分人会面临截瘫、四肢瘫等残疾和肢体功能障碍,高位瘫痪后还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等。这时,患者需要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脊髓损伤并发症如泌尿系统感染、结石、骨质疏松等发生。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疗法多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病情康复期。
张明告诉记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从虚实两个方面入手,根据脊髓损伤的原因和症状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草药熏蒸、中医传统推拿、现代化康复理疗等特色疗法治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下图为张明在用中医推拿疗法为患者治疗。
本报记者 高永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