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政府颁布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这是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政务服务自此有标准可依。关于这个规范,浙江有关领导指出:标准制定只是标准化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标准的应用和持续改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终评判权在群众手中。
(据《人民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效能低、群众“办事难”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让群众来回跑断腿,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还容易引起群众反感,影响政府形象。为破解这一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力行简政放权,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厘清了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为让群众少跑腿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浙江省在此基础上,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的为民服务理念,并指出到今年年底,浙江将确保实现“最多跑一次”覆盖80%左右的行政事项,这无疑奏响了利民最强音,谱写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多跑一次”绝不是一句大话,更不是一句空话。站在历史与新时代的风口,浙江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等不靠、真抓实干,围绕目标抓落实、不留后路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见效。尤其此次浙江省政府颁布的“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提出将“最多跑一次”的最终评判权交给群众,更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最多跑一次”的效果如何,群众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只能是群众说了算。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最多跑一次”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浙江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突出群众导向,让群众多一分参与感、多一些话语权,真正做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确实值得点赞。笔者期待,浙江方面能够“言必信,行必果”,明确群众评判标准,细化群众评判指标,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并针对“群众多跑腿”问题的长期性和顽固性,一手抓整改落实,一手抓建章立制,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不搞“一阵风”,不让“最多跑一次”走样打折。
重任在肩当笃行,信心在身唯倾力。相信,只要有关方面真正付诸行动、说到做到,切实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就一定能让群众在“最多跑一次”中看到良好的党风政风,让政务服务部门在转变作风中跑出便民“加速度”。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