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娱·体育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皇马4∶1胜尤文欧冠卫冕 C罗两球射手榜压梅西登顶
穆雷战胜德尔波特罗进十六强
葡萄牙4∶0胜塞浦路斯
原创话剧《开炉》在京上演
音画剧《达斡尔人》上演 庆祝库木勒节
丁宁追平邓亚萍、王楠纪录 第三次加冕世界冠军
培育“新农民”,勿忘“老农民”
“懒人经济”
让运动成为新一代儿童的孩提记忆
消费提醒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懒人经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新华每日电讯》近日报道,“有偿跑腿”现象在高校日渐盛行。只要花点钱,就有人替你“跑腿”,帮你取外卖只是最基本的服务,“跑腿”的类别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2元代送一个充电宝,3元代取一次快递,5元代借一把伞,20元代上一次课……对于高校流行的“懒人经济”,有人认为这说明大学生变懒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善于在市场中“淘金”。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芳心云天:常言道:借力使力不费力。“懒人经济”似懒非懒,是“借力”和“跑腿”有机结合的产物,由此还孕育一大商机,跑腿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劳动获利,借力者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从事紧急和重要的事情,创造更多的价值。

  @PUMAOo:“懒人经济”里不仅体现了大学生慧眼识商机的机智,而且折射出时间的重要性。有人花钱买时间,有人花时间赚钱,大学生应该合理利用时间资源,把时间花在该用的地方,该懒则懒,该勤则勤。

  @万里箐空:“懒人经济”是一种新业态,不必棒喝,有人懒惰,就有人勤劳,这无可厚非,有需求就有市场,也是一种自然的供求规律。对于“懒人经济”,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风景城赏风景:思维改变,商机无限。你花钱赢得时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我有闲暇时间通过“跑腿”获取报酬,可谓双赢。“懒人经济”其实就是一种各取所需、互利互惠的公平交易。

  @活力的试试啊:有人出钱,有人出力,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只是我觉得经常“跑腿”出力的人,可能会体力和智力一同增长;懒惰不活动的人,可能会养成养尊处优、用进废退的不良习惯。

  @阿七若丹:享受应在努力奋斗之后。“懒人经济”出现在大学校园里不是一件好事,值得有关各方反思,予以高度重视。

  @露丝独特:“懒人经济”虽说是市场需求的产物,但无形之中会助长大学生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惰性,荒废了学业不说,还导致行为方式与现实脱节、社交能力变差,呼吁高校立即叫停“懒人经济”。

  @平常一个人015: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仍靠父母供养,经济没有独立,这样的“懒人经济”一旦在大学校园泛滥,只会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希望学校、社会等各方对此予以关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王者微小:高校“懒人经济”盛行,一方面反映出跑腿者的勤奋,另一方面折射出当今部分大学生的懒惰。希望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啃老”的懒人!

  @西南科大苏英:有需求才有市场,高校学生善于借力,实际上是头脑灵活的表现。不应该因为“懒人经济”而质疑高校教育体制、抨击学生素质,也许只是学生恰好有事抽不开身,花钱请人办事而已。

  【下期话题】

  场地之争

  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洛阳王城公园广场舞团“占领”篮球场事件,至今仍未能彻底解决。眼下,篮球场在下午和晚间不开放,公园管理方给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另找了一块跳舞的场地。但是,有大妈表示:“那块场地地不平,跳不成,等篮球场开放后,我们还去篮球场跳。”虽然王城公园工作人员此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把篮球场“还”给打球的人,但并没有给出具体时间。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