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九学,原名刘刺猬,1905年出生于博爱县柏山村一个贫苦农家。曾任李封二矿采煤队队长、李封一采区区长,焦作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全国煤炭战线著名劳动模范,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刘九学出身于矿工世家,9岁时父母双亡,无依无靠,靠乞讨度日。后经义兄介绍到焦作福公司下井拉筐兼当杂工。因瓦斯爆炸和煤车掉道,多次受伤。1938年,日军占领焦作,刘九学出于民族义愤,参加了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的抗日武装,对日军开展游击战争。后因寡不敌众,被击散,刘九学回家做小买卖维持生活。1942年发生旱、蝗灾害,村人大批死亡或外逃,刘九学再次到李封矿挖煤。一班只挣豆皮2.5公斤,难以养家,就屡上连班。一次,煤井冒顶,刘九学被埋在煤层下面达5小时之久,经工人们抢救,死里逃生。
1949年,44岁的刘九学担任了李封矿采煤组组长,他采取班前安排生产、班后检查、发现险情和事故苗头及时排除等措施,创造了19个月无伤亡事故,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全国纪录。
1950年,在全国煤炭安全生产会议上,刘九学被评为“安全生产模范”,由于刘九学采煤队安全生产贡献大,国家为他们盖房400余间,让全队工人都住上新房,并命名为“劳模街”。随后,全国煤炭系统开展了“刘九学安全生产活动”。1951年9月,刘九学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1953年3月,焦作矿区党委宣布成立刘九学采煤队,刘九学任队长,采煤队一直在李封老矿工作。他们的采煤区,既是超瓦斯区,又是“煤皮假顶”的老窑砭区。刘九学针对矿井的不利因素和恶劣条件,不断总结经验,从中寻找规律,改革操作方法,先后革新和创造了15项先进技术,29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创造了12年连续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纪录。1956年,刘九学采煤队倡议全国煤矿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由于成绩显著。1956年,刘九学以中国工会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到苏联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顿巴斯煤矿等地参观访问。
刘九学曾先后应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国庆节招待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本报记者贾定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