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阔眼界和思路,找到符合本地发展的路径。该市先后有15个村新上无花果、红肉苹果、冬桃、皂刺、猕猴桃、薄皮核桃、葡萄、石榴、草莓种植等致富项目,带领不少群众摘掉了贫穷帽子。该市还在驻村第一书记挂职的基层组织、文化建设、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建立学习培训基地,帮助更多的驻村第一书记强本领、长才干。该市先后树立了组织建设标杆小十八里村、文化建设先锋东沁阳村、经济发展样板南西村等一批身边的榜样,较好地发挥了先进村街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沁阳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该市司法局驻常平乡山路平村第一书记刘双,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她引进皮筋加工,为村里妇女提供就业岗位,使全村120家贫困户从事皮筋加工业,每户月增收500元左右。为实施项目带动,她招商引资成立了沁阳市丹峡皂刺专业合作社,如今已经嫁接种植优质皂刺2000亩,辐射带动36户群众就业。她还为6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投资46万元的巧媳妇制衣项目也已经落地,建成后可安置80名困难群众就业。
沁阳市发展改革委驻小十八里村第一书记成媛,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带领群众致富,赢得了群众赞誉。投资4万元整修村委会办公场所,添置办公用具、电器,筹资6.7万元硬化出村道路,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新修了排水沟,重修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和LED灯。她自费购买突尼斯软籽石榴苗150棵种在房前屋后,种植柏树、花草美化环境。她自费邀请河南卫视《金色梦舞台》栏目组到小十八里村开展爱心公益活动,举办“母亲节孝老爱亲”“中秋节联欢晚会”和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她自费购置了象棋、跳棋、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为阅读室购置400套涉及农业、维修、畜牧业、养殖业、科技类等书籍。春节、端午节,她都为村里的困难户、残疾户、老党员户等送去米、油、水果等。去年冬天,她自费为全村70岁以上的10位老人每人购买一条毛毯,为瘫痪在床的秦建荣老人购买了一辆轮椅,中秋节自费购买食品慰问村里70岁以上老人。为了让群众尽快致富,她自费带领村干部、群众到山东寿光以及三门峡、济源和武陟、博爱等地考察鹌鹑饲养、大棚草莓种植、油用牡丹种植等项目,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今无花果、红肉苹果等种植项目已经在小十八里村落地,试种成功后在全村推广。
该市驻山王庄镇张庄村第一书记和东明,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工作中,为张庄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他筹措10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场所,购买了电脑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筹资修建了2条共1080米长的出村道路和村内9条街道,硬化村文化广场,为村内打深水井1眼,解决群众吃水难;为4家贫困户安排了就业岗位,为50多家贫困户送去了食用油、月饼和棉被。为了使这些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引进了皂刺项目,办起了合作社,目前已种植皂刺种林600亩,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每人一年增收1万多元。
记者在沁阳采访时了解到,该市驻村第一书记在帮整顿扶组织、提升党建水平,帮增收扶经济、提升发展水平,帮立制扶和谐、提升治理水平,帮解困扶民生、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看下面这组沉甸甸的数字——
截至目前,该市驻村第一书记累计参加村组会议1534次,组织专题培训342次,走访群众21200人次,慰问各类困难户1790户,发放慰问资金34.6万元,帮助办理实事658件,化解各类农村矛盾纠纷352起,协调项目105个,落实帮扶资金2539.9万元,落实帮扶现金322万元,落实实物帮扶折合现金237万元,修路33846米,硬化地面60937平方米,打井399眼,帮建党群服务中心79个,帮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225.6万元,引进项目54个,项目投资1226万元,组织义诊116次,组织文化活动221次,修渠16014米,安装路灯719盏,绿化苗木76751株,安装体育器材166个,安排就业务工527人,新建扩建学校2个,组织外出考察141次,清理垃圾12702.8吨,调整村级班子18个,发展党员38名。
数字的背后是该市驻村第一书记们的艰辛付出,他们的帮扶实绩受到了基层广大干群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为驻村第一书记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