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党报心 怀川情 纪念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从“大锅饭”到绩效考核
完善考评机制 激发团队活力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6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大锅饭”到绩效考核
“大锅饭”养懒人 管理水平待提升
作者:本报记者 高新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日报社考评策划部主任刘中和(右)介绍考评细则。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考评策划部统计小组工作人员在核对采编人员稿件、版面的等级和得分情况。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经过专家评审组评审的样报一公布出来,都会吸引编辑、记者驻足观看,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复刊之初,焦作日报社是财政开支,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奖金制度,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三个‘一个样’的存在,使报社干事创业的氛围不浓,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报社考核机制变迁十分清楚的总编室主任吕正军说,“当时,有些记者甚至整月不发一篇稿件,有些编辑以各种理由找人代班,大家能懒则懒,形成了很不好的工作风气。”

  在一次市委召开的重要会议上,报社的一名记者采访后并未及时写稿,在没有与编辑部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回家休息了,打算第二天再写稿。次日,当市委主要领导发现《焦作日报》没有刊登这次重要会议的新闻时,立即对报社领导提出了严厉批评。

  考核机制不健全,采编人员工作作风散漫,已经成为制约报社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主要瓶颈。

  实行绩效考核 鼓励多劳多得

  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已成报社当务之急。1988年,还在“吃皇粮”的焦作日报社成立评报委员会,每月评选好新闻,以促进采编质量提升。1992年,焦作财政对焦作日报社彻底断“粮”,报社实行自收自支。为了自我加压、化危为机,谋求更大发展,报社进行全方位改革,尤其注重分配制度改革。

  报社把采编人员的工资划分为基本工资和奖金两部分,奖金部分拿出来进行绩效考核。报社给采编人员下达了每个月必须完成的写稿任务和编版任务,并对稿件质量、版面质量提出了等级要求,只有完成了规定的工作量,采编人员才能拿到全额工资。这样的考核办法实施后,报社记者的写稿量明显增加,编辑编版也更加认真细致。

  1999年年初,考核办法再次升级。焦作日报社党委、编委制定的《焦作日报采编业务考核办法》正式出台,采编人员工资全部纳入绩效考核,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量化考核调动了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编辑部收到的记者稿件越来越多,编辑编稿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但《焦作日报采编业务考核办法》也有不足之处,即过于注重对量的考核,忽视了建立评价机制的重要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成立考评部 考核更专业

  2006年8月1日,为充分调动报社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新一届报社党委制定《焦作日报采编业务考核实施细则》,并成立考评策划部,聘任拥有新闻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志组成专家评审组,对所有见报的稿件、版面进行更加专业的点评、计分。

  新的考核细则在注重对量的考核的同时,更注重对稿件和版面质的评定,将版面和稿件质量细分为A、B、C、D、E五个等级。在绩效管理上,新的考核细则变单人评报为集体评审,每个工作日9时,专家评审组都会对当日《焦作日报》的所有版面和稿件进行严格评审,并对优质稿件、版面和问题稿件、版面逐一进行点评,形成《考评动态》,每日公布。

  流程一体化的考评方式、可视化的评版评稿让采编人员对考评制度一目了然,每天报纸上出现的好版面、好稿件,大家都能通过《考评动态》学习;每天报纸上出现的差错,大家也能在稿件差错通知单上看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报社全体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