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太极拳:从家传武术到世界瑰宝
光辉足迹 永恒记忆
太极拳见证开放焦作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极拳见证开放焦作

作者: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992年9月,古温大地秋风送爽,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新加坡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共赴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

  以拳为媒,温县在国际舞台上迎来了历史“首秀”。看着众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习练太极拳,温县人民惊呆了,他们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太极文化的魅力。随后,在1993年、1994年、1996年、1998年,温县又先后举办了四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深刻感受了“世界太极风”。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连续举办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温县名利双收,并向世界推出了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一批太极拳大师。

  为让太极拳传承发展有更高平台,2000年8月,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首次从温县来到焦作市,主办方是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旅游局和焦作市人民政府。

  盛会从温县来到焦作,表明焦作市委、市政府要举全市之力打造太极拳文化品牌。在那届盛会,太极拳产业与旅游业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陈家沟、云台山、青天河、嘉应观等景点向中外宾朋展现了独具特色的焦作山水魅力。

  2002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此届交流大赛实现了太极文化与焦作山水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带动了焦作旅游开发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如果说2000年、2002年两届太极拳盛会的举办是焦作两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试验田”,那么,到了2005年,我市便从战略高度开始谋划“一山一拳”文化产业的未来之路。

  2005年8月,我市隆重举办中国·焦作第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第四届焦作山水旅游节(以下简称“一赛一节”),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家新闻媒体来焦采访。闭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向焦作市颁发“太极圣地”匾牌。

  从2005年开始,焦作每两年举办一届“一赛一节”。2009年,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升格为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单项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在焦作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品牌,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加快太极拳申遗,建设国家级太极文化中心,培育特色太极文化产业园区,筹建太极大学,推动形成太极产业与体育、教育、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生态圈,成为国内外太极拳人才培养高地、文化传承圣地、康体养生福地。这是市委、市政府为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更高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