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煎煮容器的选择
中药煎药器具以带盖陶瓷砂锅为宜,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均匀、水分蒸发少。此外,也可选用不锈钢锅、白色搪瓷锅或玻璃煎器。禁用铁锅、铜锅、锡锅,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且影响疗效。
二、用水和浸泡时间
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以矿物质少的水为佳。把药物倒入砂锅内摊平,加冷水浸泡30~60分钟,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2cm,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可以长些。
三、煎煮水量
将药材倒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至漫过药材3cm~5cm,第二煎加水至漫过药材2cm~3cm。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
四、火候与煎煮时间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一般未沸前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
煎煮时间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来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五、服用
服用中药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2份或3份,早、晚或早、中、晚服用。
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宜饭后服用。
提醒
1.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2.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3.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要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煳。焦煳的药物不可服用,因为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4.中药煎煮并非越浓效果越好。5.一些处方上已注明煎煮比较特殊的药物应遵医嘱。 小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