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更加自信地传播太极拳
三亚南山第二届世界太极文化节举办
田间地头拳影动
每周一式
陈西立:我的根永远在陈家沟
边连俊:学太极拳享健康生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西立:我的根永远在陈家沟

作者: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9月8日9时,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西安站集中演练活动如期举行。

  当日,已经93岁高龄的太极拳大师陈全忠,与他的儿子、著名太极拳拳师、西安陈全忠太极拳学校校长陈西立,以及他的孙子、西安知名太极拳拳师陈斌,同台演练陈式太极拳。三代同台,“武”动太极,现场太极拳爱好者频频点赞。

  回想多年来与父亲携手在西安传播太极拳的经历,陈西立说:“我记得,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家就是陈家沟许多拳师在西安的联络站。”

  古都西安与陈式太极拳情缘深厚。1940年,天灾人祸频繁,许多陈家沟拳师携家带口到西安谋生,当时只有15岁的陈全忠也开始了独闯秦川的生涯。这时,自幼跟随父亲及私塾老师习拳的陈全忠,对陈式太极拳各种套路已驾轻就熟。陈全忠与西安很有缘分,后来许多拳师纷纷返回温县老家时,他却留了下来。

  1942年,太极拳大师陈照丕受邀来西安授拳,年轻的陈全忠得到大师的亲自指点,技艺日渐精进。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一批拳师开始走出家门,传播陈式太极拳。西安,便成了他们传播陈式太极拳的主阵地。

  “我母亲很好客,所以他们来西安往往吃喝、练拳都在我们家。”陈西立告诉记者,当时陈全忠大师在西安广收门徒。因而,陈家沟拳师们来西安授拳有着良好的物质和学员基础。

  陈西立回忆,他6岁跟父亲习拳,父亲对他非常严厉。与父亲的严厉不同,时常去他们家小住的陈正雷,总会耐心地给他指点一二。于是,他就跟陈正雷学习了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枪。

  如今,57岁的陈西立已经和父亲一样弟子满天下。多年前,他所演练的陈式老架一路、二路以及陈式太极炮拳还被美国国家图书大厦工作人员现场录制,并永久保存。然而,他每年春节仍会带着全家回陈家沟,参加一年一度村里举办的陈式太极拳交流活动。

  “虽然我久居西安,但我的根在陈家沟。我也希望我的子孙们记住这点,把陈式太极拳更好地传承下去。”陈西立说。

  80后陈斌是新一代拳师,研究生学历。听到父亲的讲述,他感慨道:“为了让我练好太极拳,父亲大雪天把我叫到树林里对打,还曾一用力扭伤我的胳膊。所以,我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谈及未来发展,陈西立说:“我现在正着手打造一个集养生、授拳为一体的现代化武术馆。时代在变,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拳师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太极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