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王阿姨夫妇,住着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子女们工作忙,平时感觉很冷清。今年5月,她看到媒体对“抱团养老”的报道,也想亲自试一试。经过交流、面试和相互选择,目前王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包括王阿姨夫妇),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劲草天地:“抱团养老”好处多,相互照顾乐呵呵;子女放心去工作,老有所乐真不错。
@无价宝之8521:只要老人生活能自理,“抱团养老”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胜平王大头:如今,我国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抱团养老”不但能使老人消除孤独和寂寞,还能为子女和社会减轻一定压力,算是一种居家养老的好选择。
@朴keke: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共度晚年,在彼此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互相照顾,这样一来,忙于工作的子女相对可以放心一些。可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养老方式。
@西南科大李蕊琴:“抱团养老”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合理选项。我觉得,老人们不仅可以抱团,还可以聚团成群,如果养老基础设施能够进一步完善的话,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安全舒适。
@天道酬秦015:我认为,“抱团养老”是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一种融合,是公共养老的有益补充,志同道合的老人在一起相互帮助、交流沟通,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lan_那颗星星:“抱团养老”只能适用于小范围,因为这种养老模式需要必备的物质基础。所以,想要解决养老问题,必须从制度保障层面应对,不断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养老体系。
@邵邵邵邵C:“抱团养老”能从很大程度上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但这种养老方式存在不可忽视的劣势,即老人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要想真正将这种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邵武古山何氏:这种养老模式很好,值得尝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模式,家庭情况、性格、兴趣不同的老人在一起生活反而容易产生矛盾,影响生活质量。
@平凡一老兵:“抱团养老”是一种创新的养老模式。如今子女工作忙,尤其是独生子女会更忙,而这种模式能使老人互相照顾,确实是不错的养老模式。然而,推广这种养老模式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保障机制,防止出现相关经济纠纷,及时化解老人之间的矛盾。
@粤刚刚2012:“抱团养老”无法代替亲情呵护,作为儿女,还是应该尽量常回家看看,珍惜与父母共度的时光。
【下期话题】
业主大会的“深圳模式”
日前,《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意见稿规定,业主大会成立后由住建部门负责备案,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拥有在物业管理领域的市场主体地位;业主大会可以凭代码证书到合作银行开设业主共有资金账户,并设计了共有资金审计制度、资金使用公开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通俗地讲,此举是深圳拟立法推进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法人化,与物业公司具有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