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秦明、张玉强)自媒体时代,修武县法院利用手机功能,通过微信、今日头条弹窗、支付宝等APP软件,将一批拖案、难案巧妙执结。今年年初以来,该院通过这些方式共执行结案140余件。
今日头条“弹”出“老赖”
薛某向张某借款7.69万元,根据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薛某一直不履行判决,借款人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张某向法院提供线索,薛某可能在山上做生意。但执行法官通过查控系统并没有发现薛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并且薛某下落不明,也没有主动向法院申报财产。
河南法院与“今日头条”正式联手打造“老赖”网络曝光平台后,该院迅速作出反应,利用法院政务头条号矩阵开展“老赖”曝光,助力解决执行难。12月4日,一条“修武薛某,法院喊你还钱了”的执行信息,借助今日头条“老赖”网络曝光平台,实施精准弹窗,以薛某居住地七贤镇一小区为中心,迅速向周边今日头条用户弹窗。于是,薛某的邻居、亲戚朋友都在今日头条上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条信息,看到了薛某的大头贴。
12月7日上午,该院执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接到薛某的电话,其称朋友看到法院推送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纷纷联系自己。“不少人在手机上都看到了我的名字,知道我欠了别人钱。我一下子就蒙了,这种压力真的让我坐不住了。”12月7日上午,薛某主动向法院账户转入上述执行款项。
微信公众号推送失信人
2015年8月25日,被告王某驾驶车辆致原告范某伤残。经该院判决,王某应赔偿原告范某5万余元。判决生效后,王某未履行还款义务,范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法官依法向王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王某打电话向法官表示尽快还款。与此同时,法官通过查控系统对王某的财产进行调查,没有发现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虽然,王某在电话里一再表示会尽快还款,但他一赖再赖,还经常与法官玩“躲猫猫”。于是,法官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将其失信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精准推送。
本以为可以通过采取隐藏及欺骗来拖延执行的王某,突然看到朋友圈转发的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而且看到了自己的大头贴。“啊!太丢人了……”第二天,王某主动到法院履行了还款义务。
支付宝里“搜出”余额
被执行人盛某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的被告,法院判决他赔偿申请执行人吴某损失12万元。判决生效后,盛某拒不履行判决。
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该院对盛某名下财产进行查询,但未查到可供执行的财产。几个月前,该院对盛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盛某还款10万元,剩余2万元一直不还。近日,得知盛某目前从事运输工作,执行干警再次找到盛某,向盛某宣读搜查令,并对他的住所进行搜查,当场搜出现金1.3万元。执行干警发现盛某手机支付宝内有余额8000余元,于是通过手机扫码当场将7000元提取到法院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