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州市的一位班主任张老师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88.88元的微信红包,马上回赠90元红包,家长没领取。而市教育局认定张老师未归还红包,未向组织汇报并交由组织处理,虽然免于纪律处分,但仍作出了给予其诫勉处理的决定,“红包涉及的金额虽然小,但性质还是一样的”。教师收了红包退回未果,最后被市教育局诫勉,这值得所有教师反思。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特殊照顾,发红包就成了一种另类的“沟通方式”,面对家长红包,教师该如何“自保”?
【观点1+1】
@刚柔v:家长不管送什么给老师,总有一图。只要老师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把教育部门明文规定的严禁收受家长、学生礼金礼品记在心上,我想,再厉害的“炮弹”也击不倒你,这也是最佳的“自保”方式。
@云盅慢步:不以任何方式接受家长礼金,是教师最基本的常识。教育一旦掺杂了金钱与利益也就变得功利而势利,教师不仅不能保证一如既往地跟随自己的内心实施良心的教育,还极有可能栽了跟头。
@劲草天地:不收取、不理睬是最好的“自保”方式。
@王副教授先生:希望家长和老师互相信任,彼此理解与尊重,构建和谐、互信的家校关系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少一些无谓的猜忌与焦虑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平凡丑人:教师律己就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SWUST5120151321:保持理智,果断拒绝是教师“自保”首要工作。当然除此之外,也要与家长耐心沟通,表达教师对家长们“望子成龙”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表达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说明自己的教育计划与目标,并向家长说明相关的教育法规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芳心云天:面对学生家长的红包来袭,不好奇、不动心、不点开,24小时便自动“包”归原主,教师也就“自保”自清了。
@李那个佩佩佩: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到老师身上,不理解并且为难老师,家长才是最应该反思的一个吧?
@南蛮小王爷125: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私发红包的家长也应有所处置,不然即使教师严格自律,也会有老马痛失前蹄的时候。
@邵武古山何氏:教师要“自保”首先是洁身自好,没有其他。
@梅语馨香:家长红包“骚扰”,老师如何“自保”。婉言谢绝不收,道理讲清就好。互相理解信任,不走歪门邪道。
@贵贵的蒲公英:家长给老师发微信红包,自然有一定的用意,老师如果点开红包就说明接受了家长的馈赠,若此时再把红包退回去,显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老师在面对微信红包时,一定要手慢,若万一不慎点开了家长红包又退不回的,一定要及时向组织汇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冬寒恋上夏凉: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应堵住每一处可腐的途径,红包来袭,依然淡定,不点不理,才能免于“瓜田李下”的嫌疑。
【下期话题】
酷炫寝室
日前,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娱乐专业的4名男生花3000元打造了一间“最魔性”的男生宿舍。据宋姓同学介绍,他们参考了日本居酒屋的装修风格,挂上牌匾、彩灯和风纸灯笼,还装了仿青瓦的假屋檐,墙上贴着仿墙砖的墙纸……不仅装修酷炫,他们还给寝室取了一个酷炫的名字——“魔男窟”。不过,因为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装饰如灯、纱、灯笼、地毯等,被学校勒令拆除。而网友纷纷点赞:“小伙子们很会生活啊,很赞!”“太喜欢了,想去住!”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