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临床统计显示,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5%,市第三人民医院对100名脂肪肝患者连续跟踪两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5%的脂肪肝患者伴有腹部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异常、血脂紊乱等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又一大问题。为了让更多脂肪肝患者重获健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市第三人民医院于今年成立了脂肪肝诊疗康复中心,帮助脂肪肝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早诊断、科学治疗。
早期脂肪肝症状极易被忽视
单位组织体检,不少人都被查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那么,脂肪肝究竟是怎样一种病?它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很多人对此一知半解。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四科主任、脂肪肝诊疗康复中心主任赵宇亮在接受采访时说,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代谢系统疾病。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早期症状与消化道疾病的症状相似,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极易被误诊。
由于脂肪肝具有隐蔽性,目前很多人对脂肪肝的危害知之甚少,甚至以为这只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根本不需要治疗。其实,脂肪肝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经到了肝脏脂肪沉积较为严重的地步。
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脂肪肝病史。这也进一步说明,脂肪肝能够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的疾病。“脂肪肝是很多代谢系统疾病的诱因,因此防治脂肪肝迫在眉睫。”赵宇亮说。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市第三人民医院脂肪肝诊疗康复中心于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先进设备“锁定”脂肪肝
一旦患上脂肪肝,很多患者都想弄明白自己的脂肪肝到底处在哪个程度?其实,只有专业的检查设备,才能对脂肪肝程度有精准的判断。其中,弹性B超就是筛查脂肪肝的专业设备之一。
今年40岁的刘先生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年单位组织体检,他都被查出患有轻度脂肪肝。近日,刘先生在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了一个弹性B超检查,结果显示,刘先生患的是重度脂肪肝。“半年前体检还是轻度脂肪肝,现在咋就成了重度脂肪肝呢?”刘先生十分不解。
据悉,一般情况下,影像诊断(超声、磁共振、CT)不能够对脂肪肝进行定量诊断,血液和生化诊断会受到相关疾病的干扰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不能够准确反映出肝脏脂肪病变的真实情况。目前,肝脏活检技术依然是肝脏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肝脏活检技术具有创伤性,会增加感染风险和患者的痛苦,不能长期对患者进行跟踪检测。弹性B超在通过肝脏弹性测量专利技术对肝脏硬度进行早期定量测定的同时,还能通过肝脏脂肪变性定量诊断专利技术对脂肪肝进行定量诊断,真正实现了脂肪肝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记者看到,弹性B超检查与普通B超检查一样,患者躺在检查床上,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查,并直接获知检查结果,完全无创伤、无痛苦。“使用弹性B超不仅可准确判断脂肪肝处在哪个程度,还可指导脂肪肝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动态监控脂肪肝恢复情况。”赵宇亮说。
专业诊疗“逆转”脂肪肝
如果检查出患上了脂肪肝,该如何治疗?市第三人民医院脂肪肝诊疗康复中心打造的一整套康复方案,可帮患者重获健康。
4月8日,记者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脂肪肝诊疗康复中心看到,该中心设置了心肺功能康复室和运动功能康复室。在医生的指导下,脂肪肝患者可使用跑步机、卧式单车、划船器、单双杠等运动器械进行锻炼。“脂肪肝的康复运动与健身房的运动有本质区别。患者的运动疲劳度、心率等一系列指标均由专业医护人员定时监控,这些数据是医生为患者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的参考。”赵宇亮说。一般情况下,脂肪肝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运动频率为每周4次以上,累计时间150~250分钟,运动后的最高心率应该大于170减去年龄,比如一个35岁的脂肪肝患者,运动后的心率最好能达到每分钟135次。同时,每周最好再进行2次轻度或中度阻力性肌肉运动,比如举哑铃、俯卧撑等,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轻度脂肪肝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3周锻炼后,心肺功能、代谢效率在固定的运动量下即可达到恒定的状态,这时患者可自行进行运动。
对于合并超重或肥胖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在运动的同时,还应该科学控制膳食热卡总量,并进行营养干预。“盲目加大运动量和减少饮食不仅不能让脂肪肝康复,还会对机体运动功能和重要脏器造成伤害,严重的甚至可引起肌肉溶解和肝肾功能衰竭。”赵宇亮说。